18-5 FDDI 通訊結構
FDDI 實體層的通訊結構依圖 18-7 所示,可區分為三種:單模光纖、多模光纖和雙絞線。前兩者為 FDDI 的基本傳輸媒介;後者稱之為『銅導線分散數據介面』(CDDI)。FDDI 和 CDDI 都屬於 ANSI ASCX3T9.5 規範,兩者都使用 4B/5B 編碼方式,以下分別述之。 18-5-1 4B/5B 編碼 FDDI/CDDI 編碼技巧不再採用曼徹斯特(802 系列編碼),因為曼徹斯特編碼的訊號變化率是傳輸速率的兩倍(每個位元中間都有變化),其最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接收和傳送端之間時序的同步問題。但在高速網路上,訊號變化率直接影響其傳輸距離,訊號變化率愈高傳輸距離就愈短。 FDDI/CDDI 採用 4B/5B 編碼(4B/5B Coding)技巧,雖然可減少訊號變化率,但也必須克服同步問題。因此,除了 4B/5B 的編碼中儘量避開連續性的 1 和 0 外,FDDI/CDDI 還採用其它編碼技巧(NRZI 或 MLT-3)來達到傳送和接收端之間時序的同步。 4B/5B編碼技巧(表 18-2)的主要方法是:將一連串的二進位資料以每四個位元為單位編碼成五個位元的『符號』(Symbol),形成以五個位元為單位的符號串列。在 5 個位元的二進位符號中有 32 種變化(25),用來表示 4 個位元中的 16 種變化(24),在這其中我們可以選用較『適合』 的符號表示。我們選用符號的規則是,這些符號無論如何排列,都不會出現超過連續 3 個 "0" 或連續 8 個 "1" 的現象。 除了表示四位元的資料字元(0 ~ F)外,4B/5B 亦將一些控制符號作特殊編碼,如 "Q" 表示傳輸媒介上沒有訊號傳送;J” 表示訊框起始第一個符號;"K" 表示訊框起始的第二個符號;"T" 表示訊框結束符號等等。利用特殊編碼來代表某一控制符號,較不會和原有之資料符號混淆。 表 18-2 4B/5B 編碼對照表
18-5-2 FDDI 實體層 圖 18-9 為 FDDI 之編碼技巧,其中傳送資料經過編碼後,轉換成 NRZ(Non Return Zero)訊號。又傳送速率為 100 Mbps 轉換成 4B/5B 之後,其訊號變化率必須要有 125 MBaud(100 * 5/4)。在 4B/5B 編碼系統之中,最多可能出現 8 個連續的 1 和 3 個連續的 0,例如兩個連續資料為(0010,0001),轉換成 4B/5B 碼為(10100,01001),此現象就會出現 3 個連續的 0;又傳送資料為(0111,0000),編碼成(01111,11110),此時已出現 8 個連續的 1。 如果將這兩筆訊號發送至光纖纜線上,將會出現 3 個連續 "暗" 和 8 個連續"亮",在接收端將非常困難偵測到底有幾個 "亮" 或 "暗" 的訊號,而且也非常困難達到時序的同步。因此,我們必須利用第二次的編碼系統,來解決這個問題。FDDI 是利用 NRZI(Non-Return Zero Inverted)編碼將 4B/5B 編碼後的 NRI 訊號再編碼一次。NRZI 編碼技巧如下(如圖 18-10 所示): ● "1":在位元的起始時間一定有電位變化,亦即(高電位 → 低電位)或(低電位 → 高電位)。 ● "0":在位元期間沒有變化。
圖 18-9 FDDI 之編碼技巧
圖 18-10 NRZI 編碼範例 由於 NRZI 編碼中資料為 "1" 時一定有電位變化(亮暗變化),剛好可解決連續 8 個 "1" 的問題。因此資料經過 4B/5B 編碼後再經過 NRZI 第二次編碼,所產生的連續訊號之中最多只會發生連續 3 個『暗』的光。不但可以解決連續資料(0 或 1)的問題,對於時序同步的問題也改進許多。因為接收端是利用訊號變化的時脈來調整本身的時序,使其同步於傳送端。而整個網路的平均訊號變化也只有 62.5 Mbaud(= 125 ÷ 2)。 FDDI 網路所使用光源波長為 1300 μm,但光源發射器有兩種:雷射光發射器(Laser)及發光二極體發射器(LED),如圖 18-11 所示。雷射光源能量較強、訊號較集中不易發散,可傳輸較遠的距離,但相對應的發射器和接收器價格比較昂貴,一般使用在傳輸骨幹上的單模光纖(Single-Mode Fiber, SMF)上使用。對於使用者端之間的 FDDI 連線,我們會選用價格較便宜的多模光纖(Multi-Mode Fiber, MMF)或低價位光纖(Lost Cost Fiber, LCF),這類光纖也會選用較便宜的 LED 發射器和接收器。因此,在同一個FDDI 網路可以依照環境的需求佈放下列光纖:
● 多模光纖:62.5/125 多模光纖,每段 500 公尺,可延伸至 2000 公尺。 ● 低價位光纖:62.5/125 多模光纖,每段 500 公尺,可延伸至 2000 公尺。 圖 18-11 單模和多模光纖 18-5-3 CDDI 實體層 在許多應用環境裡佈放光纖網路不但成本費用過高,施工方面也比較困難,因而限制了 FDDI 網路的使用範圍。我們希望 FDDI 能夠相容於目前的網路環境,亦即以現有的佈線系統就可以連接 FDDI 網路。目前使用者的網路環境(並非骨幹網路)大部分都使用 Cat-5 UTP雙絞線,而其每段傳輸距離可達 100 公尺,此規範便稱為 CDDI。它同樣遵循 EIA 568A 佈線規格,傳輸媒介可使用 Cat-5 UTP 及 STP(150 歐姆),單段連線距離可達 100 公尺。CDDI 在 ANSI ASCX3T9.5 裡稱之為『雙絞線 PMD』(Twisted-pair PMD, TP-PMD)規範。 如果 CDDI 依照 FDDI 光纖網路上的編碼技巧,傳輸速率為 100Mbps,資料經過 4B/5B 後變成 125 Mbps,再經過 NRZI 編碼後所產生的訊號變化率為 62.5 Mbaud。如果將速率為 62.5 Mbaud 的脈衝訊號加到雙絞線上,不但會發生大量的干擾電磁波,也會受到外來電磁波的干擾而影響傳輸的距離。於是,CDDI 採用另一種稱為『MLT-3』(Multilevel Transmission 3)的編碼技巧,將訊號變化率再減少一半,進一步降低為 31.25 Mbaud,如圖 18-12 所示。 基本上,MLT-3 是將 NRZI 的技術擴展到三種電位水平,也稱之為 NRZI-3。這三種電位水平分別用『+V』、『0』和『-V』來代表。如同 NRZI 的編碼技巧:
圖 18-12 CDDI 的編碼技巧 ● "1":在位元的起始時間一定有電位變化,但有三種電位、四種變化的可能。 ● "0":在位元的期間沒有電位變化。 不同的是,MLT-3 有三種電位(+V、0、-V),因此在電位變化的過程中有四種狀態:+1、0+、0-、-1。"+1" 表示由 0 轉換到 +V 電位,"-1" 表示由 0 到 –V 電位的變化;而 "0+" 是 –V 到 0 電位,"0-" 是 +V 到 0 的電位轉換。如圖 18-13 所示,每一種狀態代表系統的訊號水平,而輸入的位元則標示於代表狀態變化的有向連線上。因此,如果訊號水平在 +V 而有一個 "0" 位元要傳送,則在下一個位元期間,訊號電位水平將維持在 +V。換言之,如果有一個 "1" 要傳送,則訊號的電位水平將轉換到 0(狀態 0-)。
圖 18-13 MLT-3 狀態變化圖 為了更瞭解 MLT-3 編碼技術對訊號變化率的影響,我們用下列的例子來說明。如圖 18-14 所示,假設資料經由 4B/5B 編碼後出現一連串的 1(最多 8 個),其資料傳輸率為 125 Mbps(= 100 Mbps × 5/4)。經過 MLT-3 編碼後,訊號變化率為 31.25 Mbaud(= 125 ÷ 4)(四個 NRZ 訊號產生一個 MLT-3 訊號週期)。
圖 18-14 MLT-3 編碼範例
|
翻轉工作室:粘添壽
電腦網路與連結技術:
翻轉電子書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