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理療 - 經脈學說概論第三章 經絡辨證   上一頁    下一頁

第三章 經絡辨證

內容:

  • 3-1 經絡的生理現象

  • 3-2 經絡與穴位辨證

  • 3-3 經絡氣血病症

3-1 經絡的生理現象

經絡發生異常現象可由兩方面思考:

(1) 經絡受外邪感染導致流動異常;

(2) 經絡所屬臟腑受到內患侵襲,供輸氣習減弱或濁氣太強,導致經 絡異常。

經絡辯證可由下列幾個方向思考:

(1) 『症』與『証』:『症』是疾病;『證』則是疾病反映出來經脈平衡運作的現象,也是中醫辨證的基本觀念。

(2)『虛症』:「精氣奪則虛」,稱為虛症;強調正氣不足。臟腑基本資源虧損(起居勞累、縱慾過度、久病耗損、先天不足、失血)。虛則補之,補氣、補血。

(3)『實症』:「邪氣盛則實」,稱為實症;強調邪氣過強。內外邪氣(風、寒、暑、濕、燥、火、傳染病)干擾臟腑。實則瀉之。

(4) 實症與虛症轉化:正氣不足,無法壓制邪氣發展,則虛症轉化為實症;邪氣過強,虧損正氣發展,則實症轉換為虛症。兩種現象都可能導致氣血不足。

 

3-2 經絡與穴位的辨症

很奇怪,經絡與穴位並無法利用解剖學來觀察它的形狀,但卻可以『模得到』,血管可以解剖觀察,但卻『模不得到』。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血管的觀念,來『意象』經脈的形狀,如下:

(1) 經絡:是引導氣習流通的管線,它是否正常影響氣息供應,如下:

l   正常經絡:細長有彈性。

l   異常經絡:如同血管一樣,會有老化、阻塞的情況,則經脈會有鬆軟、寬大、『氣結』現象,沒有彈性,表示氣息很難通過。

(2) 穴位:經絡流動之起始終點交會彎角(容易阻塞)之位置。狀況如下:

l   正常穴位:有韌性、稍腫大的感覺。

l   異常穴位:缺乏彈性,有氣結的感覺,嚴重時還會產生硬塊。

l   阿是穴:氣結阻塞並非一定在穴位上,經 絡在肌肉交接處骨骼銜接處都容易產生氣結現象,並沒有穴位名稱,稱之。吾人需利用循著經 絡找出阻塞位置並給予疏通。

 

3-3 經絡氣血病症

氣引血、血養氣』表示氣血相輔相成,當某一方面發生欠缺時,都可能發生疾病。但我們必須判斷到底是欠缺氣或血,因此針對每一條經 絡可能發生疾病有兩種現象:

(1) 『是動病』(氣分病):表示『氣』的能量不足導致疾病發生。基本上,大多是比較輕況,且容易治療。

(2) 『所生病』(血分病):表示『血』的能量不足導致疾病發生。大多是已傷及到臟腑程度,比較嚴重不容易治療。

(3) 兩者很難定位那一者先發生,但最簡單的判定方法是:『氣分病』容易由外部感染(風寒或傳染病)、『血分病』大多由飲食、或營養不足所發生。

(4) 另外,各家學說對這兩種疾病有不同的說法:

1.     『經脈臟腑說』認為『是動病』是經絡不順造成疾病;『所生病』是臟腑已運作不順所產生的現象。

2.     『本經他經說』認為『是動病』是本經絡不順造成疾病;『所生病』是其他經絡所造成疾病。

3.     『氣血先後說』認為『是動病』是本經絡氣運作不順(過強或過虛)造成疾病;『所生病』是本經絡血運作不順(熱血或冷血)所造成疾病。

主講人:粘添壽

 

經絡理療 - 經絡學說概論:

 

 

翻轉電子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