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規劃與管理技術第 二章 Internet 網路簡介       下一頁

第二章 Internet 網路簡介

2-1 TCP/IP Internet 網路

內容:

『網際網路』(Internet)已漸成為電腦網路的代名詞,與人們的生活、工作、休閒,甚至政治、經濟、國防密不可分。早期電腦網路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也是專業領域的特殊應用工具。自從有了 Internet 網路後,電腦網路由專業領域走入商業應用,更進而帶入日常生活裡,使電腦網路與人們各種活動緊密相連著。如果有人存心要遠離電腦網路,在目前社會環境裡已幾乎不可能。

早期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裡發生事件,由耳語相傳、飛鴿傳書、無線廣播到報紙登錄,這可能要花費一段時間,當您收到此訊息時,恐已無時效性可言。近年來由於廣播事業的發達,在任何地方發生事件,我們幾乎可以同步知曉。整個地球環境好像已變小了,歐洲、非洲、美洲、甚至南極、北極都與我們相鄰,世界不再那麼神秘莫測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依賴生活也愈來愈緊密,想要回到與世無爭的自然環境裡也愈加困難喔!

雖然廣播事業加速連結整個社會,但它還是單方向的傳播方式,對於知識傳遞還是緩慢的。世界任何地區發展出的新科技技術,要傳播到其它角落,讓各地區人們共享其成果或共同來研究發展,可要花費一段長的時間。網路彌補這個漏洞,它不但使有形的聲音、影像傳遞迅速,更可貴的是快速流通各方面的資訊。隨著資訊快速流通,知識的廣播更加細膩、廣泛,讓各地區能共同發展科技、文化,並使整個世界的科技、藝術、文明迅速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知識科技的洪流是無止境的,雖然網路改變了整個社會的型態,也因為知識的流通快速,使 Internet 的技術更加快速發展,也更快速的帶動社會發展。許多人告訴我,她/他不願再學資訊科技了,因為無法追得上技術的發展,本人誠懇忠告,想要像過去只要學習一項技能,便能頤養終身,在目前社會裡幾乎是不可能了。不只有資訊科技發展迅速,無論化學、機械、電機、甚至法律、商學、歷史、地理等等各方領域的發展都非常快速。這是因為知識領域不再像過去那樣只侷限於某一範圍,而是要整合各方領域學習,才能符合目前環境的需求。追根究底皆拜 Internet 網路所賜,唉!Internet 網路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2-1-1 何謂 Internet

        何謂 Internet?即是:

『利用 TCP/IP 通訊協定所構成的公眾網路』

也就是說,連結 Internet 上的電腦,都必須具有TCP/IP 協定的通訊能力。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由於 Internet 網路的風行,絕大部分的電腦都具有 TCP/IP 通訊能力,也讓絕大部分的電腦都能連接到 Internet 網路,因此要說它是整合全世界網路也不為過。Internet 今天有此成就不但要感謝 Internet 網路的工作者,更要感謝許多沒沒無聞的幕後英雄,由於他們在 Internet 網路上提供許多可貴的資源,才會讓人們願意使用它,也才能使 Internet 快速發展。由於更多的資源取得方便,也刺激 TCP/IP 網路技術的發展,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因此,Internet 的演進,許多人都說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

欲整合全世界網路是何等的浩大工程,試想電話系統經歷百年的努力,才將全世界電話系統整合起來,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真正成功,還有許多地區必須透過人工的轉接,無法達到自動化環境。這牽涉到各地區的經濟、語言、政治、文化環境等等因素。再從另一個觀點來看,電話系統的發展為何如此的緩慢,主要原因電話系統是一個嚴謹、品質較高的網路環境,簡單的說,它是一種昂貴的系統,必須大型的電信公司才能完成工作。反觀 Internet 是一種便宜、而且鬆散的網路環境,任何人經由簡單的設備(數據機或路由器)便可以隨時連結或退出網路。再從另一個觀點來看,電話系統是由上而下發展而來,有了大型公司的網路系統,再延伸到各地的電話系統,甚至這些工程都由大型電信公司承攬。而 Internet 網路是由下至上,首先各地區(公司、學校、單位)依照需要建構網路,再由同一性質的單位(如,學校)將他們的網路連結成較大的網路(如,TANET),再由此網路連結到其他網路上。Internet 網路就是如此一層一層建構而成,它的成員都是自發性而非強迫的,任一成員(電腦或網路)都可隨時選擇它要在哪一個連結網路底下。因此,Internet 網路的形成架構如圖 2-1 所示。

2-1 Internet 網路架構

2-1-2 TCP/IP 網路史觀

        InternetARPANET TCP/IP 網路的名稱一直困擾著許多讀者,如欲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必須由它們之間歷史演進說起。

1960 年代末期,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有鑒於機構內,不同廠商之電腦充斥,各種電腦都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及網路,彼此之間溝通非常困難,甚至無法互相傳送檔案,因此決定建構一個標準的通訊協定,讓不同廠商之間的電腦能夠連結在一起,並能互相通信及傳遞資料。於是在 1968 年接受若干大學和公司的建議,成立『國防部尖端研究企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DARPA)負責該項工作。初期 DARPA 架設一個實驗性的分封交換網路,稱之為ARPANET,作為連結一般政府機關及實驗室的電腦,效果非常良好。同一個年代 Unix 也在 Bell 實驗室發展出來。

1970 年代初期,ARPANET 開始嘗試加入不同的傳輸介質,如移動式無線電、衛星連線等等。直到 1975 年,DARPA制定了標準介面,使其更容易連接一般區域性網路,例如 Ethernet Token-Ring 網路等,TCP/IP 的基本雛形就因此而誕生。到了 1980 年,TCP/IP 正式問世,DARPA 為了推廣它,便以極低的價格安裝在不同電腦上,然而當時各大型廠商都有自己的網路系統,對於 TCP/IP 的發展也興趣索然,DARPA 便以提供獎學金方式,與柏克萊(Berkeley)大學合作,將 TCP/IP 植入 BSD Unix 作業系統內。隨著 Unix 作業系統漸漸普及於各大學之間,TCP/IP 也漸成為各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電腦的主要連線,當時 ARPANET TCP/IP 網路幾乎成為代名詞。1983 年美國國防部為了顧及機密要求,將 ARPANET 分割成兩個網路:MILNET ARPANETARPANET 為非機密部分;而 MILNET 為機密部分,僅供與 DoD 簽約合作之廠商使用。在同一時期,Internet 網路也漸風行於各學校與研究單位之間,當時它代表由 MILNET ARPANET 所構成的整個網路。

到了 1980 年代末期,隨著 Internet 網路的普及,網路的商業化應用,也如雨後春筍般的被發展出來。Internet 也漸深入到辦公室,Internet 的應用再也不限制於學校或研究單位。因此,TCP/IP 網路由軍方發展出來,經歷電腦工程界、學術界、而到達商業界。從此以後,各電腦廠商已漸漸面臨 TCP/IP 的威力,開始在自家電腦上植入 TCP/IP 通訊協定,使 TCP/IP 不再侷限於 Unix 作業系統,不同廠商的作業系統也都可以利用 TCP/IP 來互相通訊及傳送檔案,目前全世界大部分電腦系統都已被 TCP/IP 整合成功。

2-1-3 Internet 組織與標準

        Internet 是一個開放系統環境,並非如一般商業網路(如,IBM SNA 網路)那麼嚴謹,網路標準的制定也非常鬆散,一般都隨著網路環境的成長與需要而制定。早期負責監督整個 Internet 網路技術的發展組織是 Internet 活動部會(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 IAB)IAB 1983 年成立的,而當時 Internet 仍然屬於研發性網路,其下設有兩個工作群組:

(1)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

為短期、標準導向的組織,且劃分為九個工作網域(應用程式、繞送及定址、安全性等)IETF 研發出各種 Internet 標準規格。另外還成立一個 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IESG)來輔助 IETF

(2)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IRTF)

從事長期的研究計劃。  隨著 Internet 的國際化與網路上的日益複雜,國際間漸漸意識到必須建立更有公信力、非官方組織,以便整合當時現有的網路資源,因此,在 1991 6 月於哥本哈根(Copenhagen)舉行的一個國際性網路會議中宣佈成立 『網際網路協會』(Internet Society, ISOC),並於 1992 1 月正式成立,其成員包括來自全球各地與 Internet 有關的企業、非營利機構、官方部門、甚至個人。從此之後 IAB 也成為 ISOC 下的成員。

ISOC 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發展並推廣 Internet 的技術及應用、收集並傳播 Internet 相關資訊、強化整個 Internet 結構、以及有關 Internet 的教育及研發。ISOC 也主導整個 Internet 上的各項活動,並協助開發中國家、地區發展 Internet 的基礎建設,最後,ISOC 也與其他相關國際機構、官方部門接觸,以利上述工作的推行。

TCP/IP通訊協定裡包含各種號碼,譬如,IP 位址、協定號碼、以及網域名稱等,為了統一管理,Internet 亦設置一個負責號碼配置機構 - 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 專職負責 Internet 號碼的配置、登錄,並定期以 Internet 的建議文件 RFC(Request For Command)形式公佈。

Internet 大部分的文件、程式、或測試都是由感興趣的個人或團體所完成的,IAB 只負責監督,並將這些文件依照 RFC系列編號,RFC 1969 ARPANET 成立以來就不斷的增加,每份 RFC 都有一個獨立的編號。IAB 只負責 RFC 的編校及發行,如果某一個 RFC 被重新校定,為了避免混淆,必須將其重新編號,若有新版 RFC 取代某些舊版的 RFC,則會在新的 RFC 的封面上標示此事。

RFC 的編排方式並不若一般的規格文件來的嚴謹,它所涵蓋的資訊範圍也非常的廣,並不只限制在通訊協定的制定上,有關網路的其它各種應用技術也包括在裡面(如加密技術等等),不過 Internet 相關的基礎規格大多是由 IETF IESG 所定義。所有 RFC 都可以免費取得,可到國外學術網站:

ftp://nic.merit.edu

http://www.rfc-editor.org/

或到交通大學 FTP 網站擷取,其網址為:

ftp://nctuccca.edu.tw/documents/rfc

擷取時以 anonymous 作為 user ID 和個人 E-mail 為密碼進入 FTP 伺服器,再依照 RFC 編號下載。本書附錄 A 裡收集一些較常用的 RFC 編號及文件名稱,有需要其內容時,可到上列網站下載文件內容。

以下是一些較重要的 RFC(但號碼可能隨時更新)

RFC 1310規範有關 RFC 的產生方式。

RFC 1000規範 RFC 的分類方式。

RFC 1340規範『分配號碼』(Assigned Number),當 RFC 被更新時,1340 的索引表將會指出哪一個 RFC 取代了它。

RFC 1600規範『網際網路正式協定標準』(The Internet Official Protocol Standards),此 RFC 詳細列出不同 Internet 協定標準化的狀態,每一個協定都會有下列表準狀態之一:標準(Standard)、草案標準(Draft Standard)、提議標準(Proposed Standard)、實驗性的(Experimental)、新聞性的(Informational)、或歷史性的(Historic)。另外,每個協定都有一個要求階層:要求(Required)、建議(Recommended)、選擇(Selective)、限制使用(Limited Use)、或是非建議(Not Recommended)。如同分配號碼 RFC,此 RFC 也是會週期性的更新,必需確定所取用的是否是最新版。

RFC 1122 1123規範『主機需求』(Host Requirement)RFC 1122 是處理資料連結層、網路層和傳輸層,RFC 1123 則是處理應用層。這兩個 RFC 針對較早、最重要的 RFC 加以修正,在尋找叫細微的協定特徵時,通常由這兩個 RFC 開始。它們還會列出協定的應用細節,如『必須』(Must)『應該』(Should)『可能』(May)『不應該』(Should Not)、或是『不必』(Must Not)

RFC 1009規範『路由器需求』(Router Requirement)。和主機需求 RFC 相類似,但詳列出路由器的特有需求。

翻轉工作室:粘添壽

 

網路規劃與管理技術:

 

 

翻轉電子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