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剛經》讀誦要領與分段

四、《金剛經》讀誦要領與分段

     粘添壽 撰

《金剛經》是一部神奇的經典,由販夫走卒到高僧大德都可以閱讀,任何人都可以讀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有不同的收穫。就如同空中的彩虹,人人都可以觀看,人人都有不同感受。經中有許多描述情境,不同修持境界會有不同的領悟。吾人都是剛入門的凡夫俗子,從簡單的世俗觀念來看待就好,如此才會有所收穫。

      佛陀當時針對 1200 多位門徒說法,其中有修行多年得到初階、二階、三階 … 等以上果位者,也有許多初入門或不識字門徒,語意與舉例也大多採用當時印度的習俗,經過翻譯後原意可能有些與目前習慣相異。再說,說經與著書有很大的差別,著作書籍時較會考慮到前後連貫性問題。講經時隨時會遭提問人中斷,或考慮到聽經人了解程度,內容可能會重複敘述或顛倒次序。因此請耐心閱讀。

      從另一角度而言,佛陀喜歡用『隱喻』方式來展現某種現象。譬如『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第十三分、三十分),『微塵』可隱喻為:灰塵、雜物、雜念、妄想、、等等抓摩不定的現象,依道行深淺領悟有所不同。今天你看它是灰塵,明日可能視為妄想,改天可能會成為雜念,這表示你領悟的層次在改變。

五、《金剛經》分段

       鳩摩羅什大師翻譯此經時並沒有分段落,古文又沒有標點符號,全經可以說是一口氣全部寫完。對現代人來講閱讀上很困難,甚至不曉得到底是佛陀說的,或是須菩提說的。梁昭明太子(西元 501~531,南朝梁武帝的兒子,蕭統)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分,到目前許多佛學家大致還採用此分法。[6]

      羅什法師的弟子僧肇法師(西元 384~414)將整部經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大約昭明太子所分的第 1~16 分,為眾生說法,後人稱為『世俗締』,後半部為初地菩薩說法,後人稱為『勝義締』。簡單說法是前半部為初發心眾生說的(如凡夫),後半部為發心普度眾生的菩薩說的(如出家修道人)。[6]

        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西元 538~597)認為整部經典前後半部重複再講一次。[6]

     印順法師(1906~2005)認同智者大師的說法,但他將前後半部區分為『般若道』與『方便道』。表示前半部較接近理論上介紹,後半部較著重於傳道實務。[6]

     相信有更多的高僧大德對《金剛經》有不同的看法,造成我們閱讀時產生困擾。但我相信只要抱著平常心來看,應該不是那麼困難。

<= 上一頁《金剛經》重要名詞

《金剛經》第1 ~ 5 分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