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高效能人士的互賴思維
粘添壽 撰
第六章 互賴的思維
目錄:
一、獨立是互賴的基礎
二、互賴的情感帳戶
三、七種情感帳戶存款
(1) 對個人了解
(2) 注重小節
(3) 信守承諾
(4) 闡明期望
(5) 展現個人誠信
(6) 真誠的道歉
(7) 無條件的愛
四、人際關係的養成
(1) 一對一的人際關係
(2) 問題的反面是契機
有人說,愛人之前,必須先愛自己;懂得自我分寸之後,也才能愛護自己,才能愛護別人、接納他人。所以說,獨立是互賴的基礎。缺乏獨立人格的人,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不足,怎有餘力接納他人呢?如果無法獨立的人,為了謀求互賴的成效,而一昧的玩弄人際關係技巧,希望由此得到別人的信賴,縱使成功也不過是一時運氣罷了。
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最要緊的不在於語言或行為,而在於本性。言不由衷,虛偽造假的表面功夫很快就會被識破,怎能建立圓滿的互賴關係呢?由此可見,修身是公眾領域成功的基礎。完成修身的功夫後,再向前看,前面又是一片嶄新的領域。良好的互賴關係可使人與人之間享有豐富的情感交流。
不過,人際關係也是最容易帶來痛苦與挫折,人與人之間的無情冷漠、相互猜忌的舉動,是讓人無所適從的。當你付出真誠真意謀求互賴之時,對方卻無情的拒絕,甚至懷疑你是詐欺行為。無怪乎,各種標榜有效的成功術非常盛行,但過分強調表面功夫,只能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
建立互賴關係如同鵝與金蛋的產出與產能平衡關係,希望有『產出』的『互賴』,就需要培養健康『產能』的『情感帳戶』,我們用此觀念來解析人際間的產出與產能的平衡原理。
帳戶的簡單概念是把錢存入銀行內,作為儲蓄以備不時之需。但對許多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經濟情況不是那麼充足時,要分配有限的資源來應付各種支出,他們的做法是開了幾個銀行帳戶,每個帳戶針對某一種項列的支出,譬如,子女教育帳戶、房屋貸款帳戶、旅遊預算帳戶、、等,如此,即可控制每項支出不會超過預算。但話說回來,他們的收入足夠充足的話,不會有預算超支的問題,只要一個帳戶即可。
情感帳戶裡儲蓄的是,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信任,是人與人相處那份安全感。較膚淺的做法是,感情帳戶是針對每一對象而設立的,譬如你對 A 先生的情感帳戶,可不能拿來對 B 小姐消費。因此,許多成功學都教你為了達到目的,必須針對某些相關人士投資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得到對方的信賴。如此下來,你可能會選擇對象來投資,比如對 A 先生之間有交易需求就投資,與 B 小姐之間沒有明顯的利害關係而不予理會。久而久之,你習慣於選擇性對人投資感情,漸漸就會養成虛偽、做假的態度,遲早會被洞悉而遺棄。因此,情感帳戶不可以分別設立多個,必須只有一個帳戶且可適用於所有人,此帳戶代表你內心的品德、誠信。
能夠增加情感帳戶存款的,是禮貌、誠實、仁慈與信用,可以使別人對我更加信賴,必要時能發揮相當作用,甚至犯了錯也可以用這筆儲蓄來彌補。反之,粗魯、輕蔑、威逼與失信等等,會消費情感帳戶的餘額,甚至可能造成透支,人際關係就拉警報了。維持情感帳戶這就如同如履薄冰一樣,不得不謹言慎行,察言觀色。可說是到處都濔漫著緊張氣份,步步為營、處處設防才行。事實上很多團體、家庭或婚姻都充滿了這種氣份。
另外,越是持久的關係,越需要不斷的儲蓄,由於彼此有所期待,造成原有的信賴關係很容易枯竭掉。你可發現與多年未見的同學相遇,沒有一點生疏感,是因為之間情感較少期待也較少消耗,過去累積的情感還在。但經常接觸的人容易流失,就必須時時投資,否則突然間發生透支,會讓人措手不及。
情感帳戶在家庭關係更為重要,尤其有青少年孩子的家庭更明顯,平常你只對他們管東又管西,缺乏感情儲蓄,當他們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他們就不會敞開心胸與你交談,還會接受你的建議嗎?牢記這一點,建立和維護感情關係需要時間的,千萬不要講:「我們為你們做那麼多,犧牲那麼多,你怎能這麼沒有良心?我們想做得好一點,你這是什麼態度?真太不像話了。」
我們建議下列七種投資情感存款方法:
(1) 對個人的理解
理解他人是培養情感的基礎,但偏偏是最困難的,因為人人除了戴了一副假面具,讓你很難窺視到他的內心之外,我們自己本身也難有耐心去傾聽他人、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因此,需要有相當的修身養性才能達成。
每人所好不同。同一種行為,在 A 的身上可能會增進感情,但對 B 來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唯有真正理解對方,才可增進彼此的感情。譬如,一位 6 歲小孩為了小事煩你,在你看起來是微不足道,但在他稚嫩的心靈中,卻是天下大事,絕對不可忽略而隨便應付,也就是說,對幼小兒童來講也需要真正理解他,才有可能與他之間建立情感。
黃金定律說,想要別人怎麼待你,就要怎樣待人。字面意思是你對待別人的方法,最終會返回給你自己。但我認為其內涵是,如果你希望別人了解你的實際需要,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然後據此給予幫助和支持。在家庭裡,家長對待多個小孩須「區別對待他們」,才是平等的愛,決不可用教導大兒子的方法,來教育小兒子,他們是不一樣的。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我有位大學教授的朋友,他專心致力於學術研究,總是對那位不肯用腦,只愛動手的兒子,訓斥在浪費生命,可想而知,父子關係惡劣到極點。偶爾他也會發現自己的錯誤,想要改善兩人關係但總是失敗,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講,父親總是在批評他的不是。
還好有一天,我與他談起「視人之事如己之事」的觀念。他回家以後,設法說服孩子,共同將圍牆的改建成萬里長城的樣式。這件工程非常浩大,持續一年半時間才完成,他們父子有長期相處的經驗,兒子耳濡目染,也養成父親愛動腦的習慣。不過,他們真正的收穫,還是鞏固了父子之情,更可貴的是,做父親的竟然以那麼長的時間來培育雙方情感,經由此次機會,相信孩子的心智成長了許多。』
(2) 注意小節
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節,如忽視禮貌,不經意的失言,最容易消耗情感帳戶的存款。在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正是這些小事。人的內心都是極其柔弱和敏感,不分年齡和資歷都一樣,哪怕是在最堅強和冷漠的外表下,也往往隱藏著一顆脆弱的心。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早年有一天,我帶兩位兒子去看電影,四歲的小兒子在放映中睡覺了,當晚天氣很冷,結束後我脫下外套將小兒子包著,並將他抱回車上。原來繃繃跳跳的六歲大兒子卻一聲不響,偷偷的流眼淚,我感覺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他不好意思的說:「爸爸,如果我感覺得冷,你會不會也脫下外套披在我身上嗎?」「當然囉!沒問題。」
原來,他竟然為了這件小事吃起弟弟的醋來,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很大的教訓。原來,人的內心是如此敏感、脆弱。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貧賤富貴,既使外表再堅強無情,內心仍有著細膩脆弱的情感,如果我們忽略了這個『小節』,可能造成終身的遺憾。』
(3) 信守承諾
守信是一大筆儲蓄,背信則是龐大支出,代價往往超過其他任何過失。一次嚴重的失信使人信譽掃地,再難建立起良好的互賴關係。
做一位父親的原則是不隨便承諾,有了承諾一定要守信。如果無法承諾也必須將實情告訴當事人,無法承諾的原因,乞求體會。一旦養成信守承諾的習慣,就等於和孩子之間搭建一座橋樑。當他想做某件事情你不贊同時,你可以說:「孩子,如果這樣做,我保證結果會這樣的 ….」如果他習慣於相信你的話和承諾,就容易聽從勸告。
(4) 闡明期望
你是否有經歷過下面類似的談話呢?
「你說是 …」
「不,你弄錯了。我說的是 …」
「不是!你從來沒說過要讓我做這樣 …」
「我確實說過,而且還說得很清楚 …」
「你連提都沒提 …」
「可是我們明明說好的 …」
假如剛開始如能清楚表明期望,就不會發生這種現象,一切情感的龜裂都是由這樣延伸出來的。
幾乎所有人際關係的障礙都源於,對角色和目標的期望不明所致。許多人的期望都有所保留,從來沒有明確的說出來,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對方應該明白才對。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沒有明確表明期望,造成之間的誤會,原本是小事也會變得很複雜,甚至會導致嚴重的衝突和人身攻擊,最後不歡而散。
正確的作法是一開始就表明真正的期望值,讓相關的每一個人都能理解。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不過事實會向你證明,這樣會省去未來更多的麻煩和曲折。
(5) 展現個人誠信
展現個人誠信能夠讓人產生信任,也是感情投資的基礎。誠信,即是誠實守信,既要有一說一,又要信守承諾、履行約定。另外,表現這種品格最好的方法是避免背後攻擊他人。如果能夠對不在場的人保持尊重,在場人也會尊重你。當你維護不在場的人時候,在場人也會對你抱以尊重。假定你有習慣與同事在背後批評上司,一旦交惡,對方難道不會懷疑,你也會在背後隨意批評他嗎?你在人前甜言蜜語、人後卻大加韃伐的習慣,別人知之甚詳,別人會信任你嗎?
在互賴環境中,誠信就是平等對待所有人,這樣人們會慢慢相信你。縱然起初人人未必能接受這種作風,因為,在人後閒言閒語是人的通病,不同流合汙,反而顯得格格不入,但日久知人心,慢慢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誠懇正直其實並不難做到,只要對所有人保持相同原則,一視同仁即可。為人師表的我們也會發現,爭取學生或子女信賴的關鍵,往往繫於一人,尤其對其中最難纏的那一個,但若能以愛心與一貫態度誠懇對待此人,其他人看在眼裡,也會相信你是值得信賴的。
(6) 真誠的道歉
當我們從情感帳戶提款時,要真誠的向對方道歉,那會幫助我們增加存款,譬如:
「是我不對。」
「我對你不夠尊重,十分抱歉。」
「在別人面前讓你下不了台,雖然是無心之過,可是也不應該,我向你道歉。」
這種勇氣並非人人具備,只有堅定自持、深具安全感的人才能做到。缺乏自信的人唯恐道歉會顯得自己軟弱,讓自己受到傷害,使別人得寸進尺。因此,還不如把過錯歸咎於人,反而更容易多。名言如下:
「弱者才會殘忍。唯強者懂得溫柔。」
真誠道歉是一種感情投資,但是一再道歉就顯得不真誠了,會消耗你的情感帳戶。一般來說,人們可以容忍的錯誤,因為錯誤通常是無心之過。但動機不良,或企圖文過飾非,就不會獲得原諒。
(7) 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可以給人安全感與自信心,鼓勵他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長。由於不附帶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牽掛,被愛者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檢視人生種種美好的境界。有條件的愛,往往會引起被愛者反抗的心理,為證明自己獨立,不惜為反對而反對。有條件的愛也反映出愛人者不成熟的心理,表示其仍受制於對方。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我有位朋友是一所名校的校長,他想盡辦法讓他兒子進入該校就讀,沒想到孩子竟然拒絕讀該校,真是讓這位父親痛心不已。他們家連續三代都由此校畢業,可想而知,他必定想盡各種辦法來改變兒子的心意。可是孩子卻反駁,他認為在父親心目中,讀名校比兒子更重要,這種有條件的愛,為了維護自主,他必須反抗到底。
幸好,朋友後來想通了。明知孩子可能違背他的意願。仍與妻子約定無條件放手,不論兒子做何抉擇,都支持到底。既使多年的心血,卻也捨得割下,的確相當偉大。他們向孩子說明,一切由他自己決定,父母絕不干預,而且絕非故作開明。
沒想到,孩子去除了父母的壓力,孩子確實反省之後,發現自己也是希望好好求學,於是仍然決定申請朋友主持的這所學校。聽到這消息朋友當然很高興,他才知道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
(1) 一對一的人際關係
我們一起來深思下面兩句話:
* 前聯合國秘書長哈馬紹:「對一個人完全奉獻自己,勝過為拼命拯救全世界。」
*「我的事業非常成功,為何妻兒與我形同陌路?」
以上涵義是,一個人儘管在『外務』上多了不起,卻不見得能與妻子兒女或同儕相處融洽,因為建立私人關係遠比為群體服務更需要更多人格修養。
關鍵在於,與群眾(多數人)建立關係是暫時的,契機消失後,各自為政互不相欠;與私人建立關係是永久的,需要有相當的高尚品德才能持久,是當然相當困難的。如果,你能抱著『一對一的人際關係』之心態,來建立大眾化的人際關係,那無形中就在累積『大眾化』的感情存款。
(2) 問題的反面是契機
無論工作上或家庭上,出現人際關係問題時,表示雙方都堅持己見,無法接受對方的看法,其實這是建立情感帳戶的最佳契機。只要你能放下身段,以同理心(容後介紹)傾聽對方的見解,並能以對方的立場去了解其意思,相信一定可以找出雙贏的痕跡。如此,解決雙方關係的問題之後,一定可以再建立更深厚的互信關係。
在家庭上更是如此,父母能把孩子上出現的問題,看作聯絡感情的機會,而不是指責是麻煩與負擔,那麼兩代的關係將會更密切。
=> 高效能人士的習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