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經》觀諸法空相

二、《心經》觀諸法空相

粘添壽 撰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凡人解意

舍利子!人的色身(物質現象)是離不開成、住、壞、空的因緣變化的。隨著因緣變化的環境也會造成色身(物質現象)的轉變。如此說來,色身本質是隨因緣變化的空相。無常的空相變化也會發生在色身上。人的想法、感受、行為、業識,同樣隨著因緣生滅變無常的。亦是,色、受、想、型、識等五蘊的本質都是隨因緣變化無常的;隨著因緣變化的機緣也會產生各式各樣的五蘊。

凡人備註(一)

佛陀告訴舍利子,我們人的身體及各部位器官都會隨時依因緣際會來臨而敗壞或死亡。色身上沒有的東西,也許會隨因緣來臨而產生。不僅色身如此,人的想法、感受、行為、業識,也會隨著環境變化、當下因緣變化而所不同。

五蘊皆空

* 五蘊不異空,空不異五蘊:無論有形物質或無形的感受、想法、行為、意識都是隨因緣變化的暫時現象,應該來的時候它就會來,因緣到了它就會走,五蘊就如同天空中的白雲般,風來了,會走是留不住的,會來也擋不了,無須留戀它,也無須乞求它,隨緣吧!

*我即是空,空即是我」:我應該來的時候就該來,因緣到了我該走了就走,我就像空中白雲一樣,世俗萬象變化就如同一陣風,往東吹走我就往東邊走,吹向西邊我就往西走,無須抗拒它、也無須操控它,隨緣去吧!我就是「五蘊」,

*五蘊皆空」:我肉身的成長、美麗、老化、生死、疼痛、疾病、、等();與我的感受是愉快、苦悶、歡喜、悲傷、、等();或我對事情的想法是怨惡、喜歡、認同、拒絕、、等(),或對某人的反應是想打它、罵它、讚美它、、等(),亦是針對我個人有形或無形意識反應()。以上等等都如同空中的白雲般,隨因緣變化不定的,其中沒有所謂對的,也沒所謂錯的,不要留戀它,不要掛意它,隨它而去,與它共存。

* 五蘊皆空」就是「無我」:隨時隨地放下自我執著,不以自己為考量中心,打開心胸接受世俗萬物萬象的變化,與它和平相處。

觀五蘊皆空(一)

雖然理解「五蘊皆空」的道義,但還需要隨時自我觀察是否違背空的含意逆向而行。首先必須了解萬物萬象進入色身後,五蘊的反應步驟如何?再一層一層的觀察是否違背真理?是否造了業?如下圖說明:

  1. 觀色:六塵進入色身後,首先觀色,是否合乎真理,成功則消除此「」,觀色失敗則造受蘊,接下一步;
  2. 觀受:產生感受後,觀此感受是否合乎真理,成功則消除此因,觀受失敗則造想蘊,接下一步;
  3. 觀想:有了想法後,檢視此想法是否合乎真理,成功則消除此,失敗則造行蘊,接下一步;
  4. 觀行:產生行動構想後,再檢視此行為是否合乎真理,成功則消除此,失敗則造色蘊,接下一步;
  5. 觀色:透過色身發生行為後,如能再次檢視是否合乎真理,是否有造善業或惡業,如發現是惡業應立即懺悔乞求原諒

觀色、受、想、行等四蘊是否能成功,都與識蘊有關係,識蘊內存有較多善業或善因緣,則觀視的成功率較高,相對的,識蘊裡大多是惡業或惡因緣,則檢視的成功率相對較低。

無觀五蘊的範例如下:你看到公園椅子上有一個皮包(色->眼根),裡面應該有錢心動了(),如果沒有人注意的話,就將它偷來(),左看右看確實沒人注意到,快速將它拿起並佔為己有(),如此就產生了惡業識

觀五蘊皆空(二)

延續上述範例。看到皮包如能不要理會(觀色蘊成功),但再仔細看它真的是皮包嗎?對了,真的是女人的皮包,而且有許多價值的東西(觀色蘊失敗,造受蘊)。這時候你想遺失的人應該很著急,你拿去警局報遺失物(觀受蘊成),但你沒這樣想,但如果我不去撿別人還是會去撿,不拿白不拿(觀受蘊失敗,造想蘊)。再看看沒人注意你就將皮包藏在身內佔為己有,此時你如考慮佔有別人東西是不對的,應該交給警局(觀想蘊成功),又想想可能是我運氣好才能撿到此皮包,還是拿了(觀想蘊失敗,造行蘊)。

也許你會想,同樣看到皮包為何有人想拿?有人不想拿?拿了為何有人想佔為私有?有人不佔為私有?其實,色、受、想、行四蘊的反應如何都跟「識」蘊有關,該人識蘊內積善業較多則反應較合乎情理,積惡業較高則反應則較為自我思考,犯惡業機率會高一點。因此,隨時修善業讓識蘊積善多一點,如此即可改變個人的特性,凡事往善的方面思考。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凡人解意

舍利子!理解世間萬物萬象都是隨因緣變化的本質之後,將不再理會它是否存在或消失;不再畏懼它是完美或缺陷;不再計較它會增加或減少。

凡人備註

既然萬物萬象都是隨因緣變化的空相,則財富多寡將會過去、身體疾病將會消失、無論多幸福都會消失、無論多貧賤都會過去、好的會過去、壞的也會過去、快樂會過去、悲傷也會過去、、、。無論順境或逆境都不要留戀它,始終會過去。如果真的過不了,那就接納它,與它和平相處。

諸法既然隨因緣變化無常,如果有好的因,機緣到了就有善果。因此,我們只要不停的造善業、遠離惡業,就不用畏懼空相本質的無常變化。

觀諸法空相

對我們人來講,「五蘊皆空自我修持的境界,當我們收到「外來」某一訊息時,「內在」隨因緣變化的反應如何?「諸法空相」是萬物萬象的自然變化,當「外來」環境隨因緣變化時,我們「內在」的感受如何?「觀諸法空相」即是自我審視當外在環境變化時,內心的感受是否合乎情理?

譬如,你原來一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突然間來個大地震讓您失去摯愛的親人,你是否能認清世間的無常,接受這種苦難與它共同相處?其實是很困難的,但還是要學習接受它,因此,「觀諸法空相」層次是要慢慢學習、慢慢修練,需要時間的。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凡人解意

因此,在萬物萬象皆隨著因緣無常變化中,色身就很難辨識是獨立的個體。同樣的,萬物萬象隨因緣變化中,所有感受、想法、行為、業識,很難辨識是獨立的。因此隨因緣變化產生的色、受、想、型、識等五蘊已融為一體。

凡人備註

認識「五蘊皆」與「諸法空相」之後,再深入修練即可理解,隨因緣變化中的色、受、想、行、識並非獨立各自存在的,而是互相通融、相互為用的,即是「空中無五蘊」。

觀空中無五蘊

觀五蘊皆空修持成功後,則不執著、不畏懼、不逃避色身、感受、想法、行為、業識等五蘊無常的變化境界,延伸到不理會五蘊的變化且能與變化和平相處,即是「觀空中無五蘊

譬如:某人羅患癌症,他修練觀色身即空之後,他已能了解色身空相的無常變化,心中已能安然接受。如果他能更進一步,修持到空中無色身,他就與癌症和平共處,不再排斥它、安然接受它。

 

無眼、耳、鼻、舌、身、意

凡人解意

既然空中無五蘊,則影響眾生的六根也是隨著因緣變化皆不改原空相本質,即是在萬象萬物隨因緣變化中,眼睛所看的,耳朵所聽的,舌頭的所品味的,身體所接觸的,意識所思考的將不再是獨立的個體,它們都隨因緣變化中交互融通。

凡人備註

空中無六根

任何修觀的途徑都要透過六根,如用耳朵去聽聲音,用眼睛注視景象、、等等,觀某一根成功之後,與其他根會互相融通。譬如,眼睛瞎的人,他專注於耳朵聽四方聲音,日子久了他還是可以健步如飛的移動身體,如果沒有特別留意的話,無法觀察出他眼瞎。因此無眼、耳、鼻、舌、身、意表示修持到六根已能相互融通,如下圖所示:

觀空中無六根

「觀六根」是所有修行最基本的入門,首先依照自己的喜好,或老師的教導選擇某一根來觀。觀聲音(觀耳根)是最常見,初學者由口中輕輕唸出某一佛號,耳朵專注聽所唸出的佛號,口中唸出耳朵聽入,直到能專注不受外界干擾,再改由心中唸出,同樣由耳朵聽入,再直到心中不用唸,自然聽到心中的聲音,如此就能進入六根互通互助,即是【觀空中無六根】。

 

無色、聲、香、味、觸、法

凡人解意

達成空中無六根之後,即是在萬物萬相隨因緣變化中,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將不再單獨由對應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進入色身,而是六塵可由任一根進入色身並互相融通

凡人備註

空中無六塵

空中無六根修證到無六塵,如下圖: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凡人解意

五蘊與六根、六塵產生作用發展出六識,共計有十八界,五蘊既然是空,十八界也是空,因此無眼界、無耳界、無鼻界、無舌界、無身界、無意界、無色界、無聲界、無味界、無觸界、無法界、無眼識界、無耳識界、無鼻識界、無舌識界、無身識界、無意識界,表示外塵已無法影響識藏任何改變。

凡人備註

觀空中無十八界

我們由「觀空中無五蘊」、「觀空中無六根」、「觀空中無十二處」到「觀空中無十八界」,十八界的界表示區分的意思,區分為六組,如下圖所示。

乍看起來好像非常困難的樣子,其實,我們只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法門,並堅持修行即可。在「楞嚴經」裡介紹了 25 種圓通法門,較能接受的是循六根進入的「觀音」與「觀像」兩法門,詳細方法請參閱[5]介紹。只要由一法門修持完成,六根就互通,就無所謂六塵、六識,十八界就能相容。《心經》即是敘述觀自在菩薩由觀音法門進入,達到空中無十八界。

<=一、《心經》觀自在成佛之道

三、《心經》因緣不可思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