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高效能人士的習慣六:統合綜效
粘添壽 撰
第九章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準則
『如果一位有相當才智的人,與我意見不合,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驗的地方。』
目錄: 一、習慣六:統合綜效 (1) 敞開胸懷、博採眾議 (2) 溝通三個層次 (3) 統合綜效溝通 (4) 第三方案選擇 二、統合綜效範例 (1) 使命宣言的統合綜效 (2) 商業領域的統合綜效 (3) 與顧客的統合綜效 (4) 家庭的統合綜效 三、創造性合作準則:尊重差異 (1) 統合綜效的負面 (2) 尊重差異 (3) 化阻力為動力
(1) 敞開胸懷、博採眾議
本書之前所介紹的所有習慣都是為習慣六的『統合綜效』而準備。統合綜效是人類最了不起的能耐,是前五個習慣的整體表現與真正考驗。唯有兼具人類四種特有天賦(自我意識、想像力、良知、獨立意志),雙贏的動機以及同理心的溝通技巧,才能達到統合綜效的最高境界。
自然界到處都有統合綜效的例子,兩顆樹之間種很近與很遠,長出來之後結果完全不一樣。種較遠的兩顆樹加起來的重量,一定會比種較近的兩棵樹的重量來得重。另外,兩顆樹疊在一起所承受的重量,會比同樣那兩棵樹分別承受重量的總和,即是 1+1 > 2 的觀念。
我們人類也是一樣,兩位不相識的人合作所產生的效能,比兩位熟悉的人合作的效能來得高。為什麼呢?熟悉人之間的同質性太高,之間的智慧與能力大多是重疊的,合作起來幫助當然有限。如果,我們與不相識的人,甚至價值觀念不同、成長背景不同、連思維方式都不同的人合作,所能考慮的層次將更為廣泛,所能產生的效能將會更高。
但是,要與觀念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不同的人談合作是極其困難的,我們必須養成主動積極(習慣一)的個性、隨時轉換思維(習慣二,以終為始)的能力、分辨輕重緩急(習慣三,要事第一),拒絕誘惑的毅力,有同理心傾聽(習慣四,雙贏思維)對方訴求的耐心,最後還需要尊重的差異(習慣五,知彼解己),如此才能建立同理心溝通管道,謀求雙方合作的可能。
統合綜效就是協同合作,與他人共同完成某件事情。一般人習慣於獨來獨往,工作大多憑個人力量完成,鮮少與他人談合作,為什麼呢?除了疑心太重之外,主要原因是太過於自負不肯求助他人,不肯向他人低頭,更不可能幫助他人。尤其能力越高者越明顯,空有無限潛力,確無用武之地。
由此可見,與人合作除須養成前面五個習慣之外,品德修養也是重要的因素。沒有誠信品德為基礎,自己就沒有柔軟身段求教他人,就算你偽裝出來,別人也很難相信你所言,甭談合作之事。
(2) 溝通三個層次
建立溝通管道是協同合作的最基本途徑,它是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下建立而成,信任度越高則合作意願就越高,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
* 自我防衛溝通:源自低信任度,其特點是對話雙方互相提防,經常借重法律說話,做最壞情況打算,其結果只能是贏/輸或者輸/贏兩種結果。
* 彼此尊重妥協:欲達到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當成熟的人才辦得到。但為了避免衝突,雙方都保持禮貌,但卻不一定為對方設想。即使掌握了對方的意向,不能瞭解背後真正的原因,也不可能開誠布公,探討其餘可能的路徑。即使談判成功,也僅能算是低層次的雙贏。
* 統合綜效溝通:源自高信任度的統合綜效,能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案。每一個參與者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並全心全力接受創造性的事實。
所謂統合綜效的溝通?即是敞開胸懷,接納各方意見及想法,同時也貢獻自己的見地。在溝通開始時,誰也沒有把握事情會變成怎樣與最後的結果。但安全感與信心使你相信一切會變得更好,能達成你心中的目標。
(3) 統合綜效溝通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第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政府邀請利連薩爾(David Lilienthal)掌管原子能委員會,他召集一群很有能力的社會名流為其工作。這群背景各異的高階人士,個個有無比堅定的信念,都迫不及待要開始工作,而且媒體也不斷地施加壓力。
但是利連薩爾卻用幾個星期時間,讓他們之間建立感情帳戶。他讓這些人花時間彼此瞭解,譬如他人的興趣、希望、目標、顧慮、背景、信念及想法。因此,他承受了很多批評,被指責浪費時間。
但結果是,整個小組凝聚力大為提升,彼此開誠佈公,激盪出很多創意與統合綜效。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即使出現歧異,也願意真誠理解彼此。他們展現出一種態度:「如果對方的才智能力、對團體的忠誠度都不下於我,我們之間如出現意見不合,那必定是有些我不了解而必須去瞭解的事務,我應該從對方的觀點與架構來思考。」這個團隊發展出坦誠的互動,以及十分特別的文化。』
唯有彼此瞭解,相互之間產生高信任度,溝通管道才能暢通,是統合綜效的基礎。歸納上述範例,重點如下:
(a) 統合綜效的基本理念是:『如果對方的才智、對團體的忠誠度都不下於我,我們之間若出現意見不合,那必定是某些我不了解,而且必須去了解的事務,我應該從對方的觀點與架構來思考。』
(b)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合,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瞭解。』
(4) 第三方案選擇
即使在不能達成協同合作,又不甘願放棄的情況下,何不轉換思維尋找第三方案來解決。下面這個例子顯示不同層次的交流,如何影響互賴關係的效能,如何利用第三方案解決問題。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一位父親想利用假期期間帶全家去露營釣魚。他策畫很久,做一切安排,兩個兒子也非常興奮地期待著,然而妻子卻打算利用這難得的假期,陪伴久病不癒的母親。一場家庭爭端一觸即發。
丈夫說:「我們已經盼望一年,而且孩子到外婆家無所事事,一定會吵翻天。更何況她老人家病情並沒有那麼嚴重,又有妳妹妹就近照顧。」
妻子說:「她也是我母親,不知道在世上還有多少日子,我要陪在她身邊。」
「妳可以每晚打電話,反正我們會跟她一起過聖誕節。」
「那還有好幾個月,不知那時她是否還在人間,母親總比釣魚更重要。」
「丈夫和孩子比母親重要。」
這樣爭執下去可能情況有:(a) 折衷的安排。丈夫帶小孩子去度假,妻子獨自去探望母親,這樣夫妻倆都會有罪惡感,心情不愉快,孩子們也可能玩得不盡興。(b) 妻子配合先生,一起去度假。可能全家玩得不盡興,萬一母親病情有所變化,她一定反應過度。倘若母親在這段時間不幸過世,做妻子的更不會原諒丈夫,丈夫也難原諒自己。
會有上述兩種結果最大的原因是,夫妻之間都沒有體諒到對方的心情,僅考慮到自己的處境。如此的結果,總會造成夫妻之間揮不去的陰影,日後再起衝突就會翻舊帳。許多原本恩愛夫妻常因這類事情產生嫌隙,造成日後反目成仇。
如果雙方都有同理心考慮到對方的處境,如下:(1) 先生體會到妻子的苦心,她一方面想減輕妹妹長年照顧母親的負擔。另一方面,也沒把握母親還能活多久。(2) 妻子也能理解,丈夫花費許多心思安排這趟旅行,連必要的裝備都買了,如果不去多麼可惜。
經過雙方懇談之後,終於找出第三方案。先生說:「也許在這個月找一週,家事請人代勞,其他由我負責,妳可以安心去看母親,度假的事就照常舉行。要不然就到母親就近的地方渡假也不錯,甚至還可以邀附近的親友一起度假,更有意思。」就這樣。夫妻倆商量妥當,找出共同認可的方式,不僅滿足雙方需要,也使彼此感情更進一步。
統合綜效需要積極努力,才得以促成的。若不能確定如何著手,請參考下列五個步驟:
(1) 確定所面臨的問題或機會。
(2) 別人看法(先瞭解別人的想法)。
(3) 我的看法(設法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
(4) 腦力激盪(創造新選項、新構想)。
(5) 高明方案(找出最佳解決之道)。
作者(科維博士)寫到:如果我遇到十分棘手、雙方信任度非常薄弱的情況下,我都會用下列步驟:
(1) 「您想不想找到一種雙贏的解決方案?」我這樣問。對方通常給予肯定的答覆,但大多數人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2) 「如果對方也同意的話,你是否願意和他們再一次真正的交流嗎?」,他們大多是肯定的。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給予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彼解己)的觀念,再運用上述的步驟(習慣六),大多能解決雙方的困擾。
(1) 使命宣言的統合綜效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我曾經與全體同事共同製作公司(富蘭克林科維公司)的使命宣言,我們利用公司集體旅遊機會,在優美的自然景觀中起草。起初大家都中規中矩,但討論到未來願景時,同仁們之間變成活絡起來,各個自由發言。每個人都感受到這種氣份,逐步完成並付諸文字,該公司的使命宣言如下:
『本公旨在大幅提高個人與企業的能力,實踐以原則為中的領導方式,達成值得追求的目標。』
運用統合綜效的方法完成的使命宣言,將深深的留在每個人的腦海裡。同時也是告訴每個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框架。』
(3) 商業領域的統合績效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有一次,我應一家大型保險公司之邀,主辦當年度企劃會議。與籌備人員初步交換意見後,我發現以往的籌備方式是,先以問卷調查或訪談方式得到四、五個議題,會議上由與會主管發表意見。依照過去經驗會議通常進行井然有序,但少有創意。起初我建議以統合綜效觀念開會,並敘述其優點,他們大多不相信,但經我努力遊說後才同意改變形式。
我建議如下:(1)先由各主管以不記名方式,針對主要議題提出書面報告,再彙集成冊。(2)完成後要求主管在會議前詳細閱讀,瞭解所有問題與不同觀點。(3)會議期間,針對每一議題,大家聆聽別人的觀點,再共同討論解決辦法(統合綜效)。
在兩天的會議期間,第一天下午,我們研讀本書的習慣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其餘時間則專注統合綜效的討論。會議不再令人感覺無聊,每個人都表現得很積極,到了會議的尾聲,大家對公司面臨的挑戰有更深入的認識,所有意見都受到重視,新的共識逐步成形。』
(4) 與客戶的統合績效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樂高公司自1994 年起持續推出套裝積木組(如『星際大戰』系列),很受大眾喜愛。許多顧客(大部分是懷有童心的成人)向樂高要求,讓他們自行設計套件,再線上訂購所需要的積木。樂高為了回應這個要求,在 2005 年開發了免費軟體,名為『樂高數位設計師』,讓客戶自行設計樣式,再由線上購買相關積木零件,自行組裝成品。
後來發生奇怪的事,有顧客駭入樂高的電腦系統,他可以看到每套積木的組合內容,不必買不需要的積木,可省下一點錢。樂高很驚訝顧客駭入他們的系統,雖然利益受損,但還是接受他們修正的組合內容。
如此下來,樂高不去阻擋駭客入侵,但由他們入侵行為知道組合套件中有那些缺點,並針對缺點改進,使能最符合最忠實顧客的需求。樂高一直希望顧客能自己設計,無形中顧客也能提供樂高設計的點子。』
樂高基於協同合作的精神,退一步傾聽駭客的心聲,瞭解並評估不同的意見。原本可能不愉快的關係,最後卻變成統合綜效最好的成果。
(5) 家庭的統合績效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我有個同事分享她如何與家人共同決定度過週末,如下:
對於週六應該做什麼?我與先生想法差異很大,我先生會說:「週六應該家人在一起,是培養家人關係的時刻」;我會說:「週六就是補做完平常未完成的家事。」孩子們一定不喜歡我的看法。幾乎每週六都要起爭執,孩子的爸要帶全家到公園玩,我想要除院子的草和做家事。
如果公開投票,贏的一定是孩子的爸!
哪家的孩子願意打掃房子、除草呢?又每次啟動清潔工作,我就停不下來。假如我開始清理廚房、接下就會打掃客廳、浴室、房間、樓梯、、等,沒完沒了。有個週五晚上,我和先生看電視時,有下列對話:
先生:「嗨!我們明天早上先做點戶外活動,怎麼樣?」
我:「還有許多家事要做,我們要早一點開始清理才行。」
先生:「那你不如列一張清單,我們一起看看究竟有那些家務要做。」
(我振筆疾書,但願沒有忘記任何一件事!然後把單子遞給他。)
先生:「看起來,做完一半家務就需要幾小時時間,你覺得孩子在家裡等那麼久的時間可受得了嗎?」
我:「不能,我們需要一個新計畫,是嗎?」
先生: 「對,早上比較涼爽,不如先到公園玩,天氣比較熱之後,我們再喝點冷飲,然後回家做重要的家務事,如此孩子也較願意幫忙。」
於是週六早上醒來,在太陽出來之前到公園玩。孩子很興奮地玩了整整一個小時,我和先生有時間繞公園小徑一圈,又回來跟孩子們一起玩。等天氣變熱,大家都感到疲倦。我們到最喜歡的飲料店去清涼一下,再回家做必要的家務。當我把『待辦事項』清單給孩子他們時,居然沒有什麼抱怨聲。
我和我先生現在都很樂意度過,我們稱為『綜效週六』的日子。』
(1) 統合綜效的負面
只可惜,一般人討論問題時,浪費太多時間與精力在打擊對方、玩弄手段或曲解對方。當發生歧見時,原本應該踩剎車,但許多人更加猛踩油門,施加更大壓力,為自己找更多理由來自圓其說,這都不是獨立的表現。
至於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堅持己見,一意孤行,處處要別人順從與附和。他們不了解,人際關係最可貴的正是接受不同觀點。一致並不表示團結,相同也不意味齊心,唯有團結才能互補,而合作更需要珍視差異。
(2) 尊重差異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自以為是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最客觀,別人都失之偏頗,其實這才是畫地自限。反之,虛懷若谷的人承認自己有不足之處,樂於在他人之間汲取豐富的知識,重視不同意見,因而增廣見聞。
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溝通,毫無意義,要有歧見才有收穫。僅跟同意我的人溝通只能做到相互取暖而已,實質上並沒有幫助,與不同意見的人交流,才能顯現出觀念上的差異。如此一來,不僅能增進知覺,同時肯定他人,創造溝通氣份,並藉此營造統合綜效的環境。
如何與自己相異的人共同合作,唯一的條件是『尊重差異』。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我受邀午餐聚會,目的是解決夫妻之間的問題。午餐時,寒暄過後。
丈夫對妻子說:「親愛的,我知道妳希望我能更體貼更細心一點,但請說明具體一下,妳認為我該怎麼做?」(這位先生的左腦希望得到事實、數字與細節)
「我說過了,不是什麼具體的事,而是給我一種整體感覺。」(妻子的右腦提供感覺和概況)
丈夫:「什麼,整體感覺?妳究竟希望我做什麼?」
「啊!哪只是一種感覺。」(妻子的右腦只接受印象和直覺的感受) 「我只不過覺得我們的婚姻並不像你對我說的那麼重要。」
丈夫:「那我能做什麼使它變為更重要?告訴我一些具體的,特別該做的事。」
「它很難說,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強烈的感覺。」
丈夫說:「親愛的,這就是妳的問題了,妳母親也有這樣的問題。事實上,我認為所有女士都有這個問題。」
然後,丈夫開始用法庭的口氣為妻子。
「妳是否住在妳願意住的地方?」
「不是這個問題。」她嘆口氣說:「根本就不是這個問題。」
「我知道。」他耐著性子,「妳不確實告訴我原因,我想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辦法,要弄清楚它是什麼。妳是否滿足妳住的地方呢?」
「我想是吧!」
丈夫:「只要簡單回答‵是′或‵不是′,妳是否滿足妳住的地方?」
「是。」
丈夫:「好的,這個問題解決了,妳是否得到妳所想要的東西呢?」
「是。」
丈夫:「好,妳是否能做妳想做的事呢?」
他們就這樣一問一答。我知道自己一點也幫不上忙,所以就插了一句話:「你們之間的關係就這樣嗎?」
「每天如此!」丈夫說。
妻子嘆口氣說: 「我們的婚姻就是這樣子。」
我看著他們,腦子閃過一個念頭:這兩位各自只有半個頭腦的人,如何生活在一起呢?我就問:「你們有孩子嗎?」
「有,有兩個。」
「真的?」我難以置信的問:「你們怎麼做到的?」
「我們怎麼做到的?你指的是什麼?」
「你們是協同合作的?」我說:「一般是一加一等於二,你們是等於四,這就是協同合作: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合。你們怎麼做到這一點?」
「你們一定做到『尊重差異』!」我大聲說。』
由上述範例可看出,先生是完全左腦思維的人,習慣於邏輯、數學、條列式規則的推理;妻子是習慣於右腦思維的人,滿腦子都是充滿浪漫、藝術、音樂。兩人個性完全截然不同,能夠生活在一起,又能共同教養孩子,表示雙方雖然很難溝通,但還是能相互尊重對方的特質–尊重差異。
(3) 化阻力為動力
動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的,阻力是消極、負面、不合邏輯、情緒化,大多是社會心理的因素所造成。這兩種作用力都可能存在的,在應變時都要考慮到。
譬如在家庭裡,我們可以由成員的積極或消極程度,從他們是否能夠放心表達情感,或有所顧慮不敢表達,可以看出他們之間交流是否能彼此尊重。如果你以習慣四(雙贏思維)為目標,以習慣五(知彼解己)為技巧,以習慣六(統合綜效)為交往方式來應付阻力。你就能營造出所有家人都能暢所欲言的環境,即可將阻力轉化成動力。把你的問題告訴家人,讓他們也置身其中,他們就會將它視為自己的問題認真以對,共同尋找解決途徑。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打開溝通管道,化解阻力。)
『一位土地開發老闆來電話求救,由於它欠繳銀行貸款,銀行打算沒收抵押的土地,為了保護產權,他起訴了銀行。問題在於,這位老闆需要更多資金完成土地開發後,出售求現才能償還貸款,但在他付清積欠款項前,銀行拒絕再提供貸款。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另外,由於開發進度落後,附近居民紛紛抗議,市政府也倍感壓力。此時銀行與開發商已投入好幾萬元的訴訟費,距離下次開庭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經過電話一番遊說之後,他們勉強同意嘗試第四(雙贏思維)、五(知彼解己)、六(統合綜效)習慣,安排與銀行方面談判。
早上 8 點在銀行會議室召開,一開始就劍拔弩張。對方律師關照談判人員不可說話,由他一人發言,以免影響將來打官司的立場。
前一個半小時,由我講述雙贏思維、知彼解己與統合綜效等觀念。然後根據初步瞭解,將銀行方面的顧慮寫在黑板上。剛開始,對方沒有什麼反應,漸漸地,他們開始給予澄清,雙方終於可以溝通了。對於此事可能和解,彼此都感到非常興奮。銀行談判人員不再顧慮律師反對,暢所欲言。
到後來雙方立場不變,但不再急於為自己辯護,也願意聽聽對方的說法,於是,我又把土地開發商的意見寫在黑板上。
彼此逐漸發現由於過去溝通不良,造成極大的誤會,現在心結已打開,和解指日可待。
到了正午時間,是原定會議結束時間。但會場上氣氛卻非常熱烈,開發商所提的建議正獲得熱烈回應。經過一番增刪,到了 12 點45分,雙方完成初步協議。這項談判後來雖然持續了一段時間,但官司已撤回,那片土地上總算蓋起一大片的新房。』
這是一個由贏/輸的思維轉換到雙贏思維的最佳範例,途徑就是建良好的溝通管道,由於過去互相猜忌轉換成相互信任,這是統合綜效最好的案例。
=> 高效能人士的習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