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能人士的由內而外思維
粘添壽 撰
第一章 由內而外的思維
『無論你「行為」上多努力,腳程多快,只能讓你快速到達錯誤的地方;無論你「態度」採取正向思考,仍然無法達到正確位置,因為你拿錯「地圖」了。』
目錄: 一、世人的普遍困惑 二、世人的心靈地圖 (1) 何謂思維? (2) 思維是心靈地圖 (3) 由內而外與由外而內思維 (4) 思維的轉換?變換地圖 (5) 思維轉換的範例 三、個人魅力論 - 由外而內的思維 (1) 向外尋求的處世方法 (2) 以實務為中心的思維 四、品德成功論 - 內外兼修的思維 (1) 內外兼修的處世方法 (2) 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 五、解決『世人困惑』的差異
* 我的事業很成功,但卻犧牲了身體健康與家庭生活,與妻子兒女們形同陌路,也沒有什麼知心的朋友,我到底做做錯了什麼?
* 我每天很忙、很忙的工作,很認真工作,工作永遠做不完,老闆還一直嫌棄我,到底為什麼?
* 我的孩子成績一直不好,參加補習班課程,但還是沒有起色。
* 我夫妻結婚已十幾年了,最近為了管教孩子問題爭執不休,她怎麼也不聽我的,我該怎麼辦?
* 我那位讀國中的孩子,時常打架鬧事,我怎麼講他都不聽,依舊我來我往不予理會,我要怎麼管教呢?
* 我女兒昨晚又出去唱歌了,這星期已經第三次,很怕她交友不慎誤入歧途,要怎麼勸導呢?
* 我看到別人有所成就,或獲得某種認可,我表面上雖然顯得非常認可的樣子,但心中還是很難受,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 明天又要與A 公司開協調會了,已經開第六次了,他們提出來的條件真是苛薄很難讓人接受,但老闆很重視這個案子,天快要亮了,我還是想不出用什麼方法來說服他們。
*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我年輕時,有位傷腦筋的兒子,他學業成績很差,甚至看不懂考卷上的問題,與同學之間交往也很不成熟,經常弄得周圍的人很不自在。他當時個子很瘦小、動作也很遲鈍,打棒球時,往往投手還未投出球他就揮棒,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
我們夫妻知道需要鼓勵他,要他不要放棄、努力學習就會進步。每次棒球比賽我們都去加油鼓勵,大聲吶喊『加油!加油!』、『你做得到的!』,但他還是打不到球。當別人嘲笑他時,我們會非常生氣的對別人說「住嘴!他還在學習當中。」甚至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很丟臉,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差呢?孩子自己也很沮喪,為什麼都做不到呢?我們知道必須採取主動積極陪伴他、鼓勵他,絕不可以放棄他。但不管我們多努力,孩子還是依然退縮、更沒有信心。我們要怎麼辦來幫助他呢?』
這些問題看起來都不大、都很普遍,卻讓我們困惑不已,如何解決它呢?許多管理學家、心理學家提出各種解決的方法,通稱為『成功論』,大致上可區分為『個人魅力論』與『品德成功論』兩類思維模式,此為本章討論重點。
我們須先來了解人類的思維方式,它如何造成上述困惑,以及如何轉換思維,改變我們的人生。
(1) 何謂思維?
『思維』即是我們『看』世界的方法,但這種『看』與視覺無關,而是感知、理解或詮釋的意思。思維是一種邏輯分析的行為,當你遇到某件事情時,用你的頭腦裡去分析它,可能造成影響及應對的方法。因此,每個人的思維與他的教育程度、年紀高低與品德修養有關。另外,思維是行為與態度的根本,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脫離不了思維的影響。
世人的思維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有很大的分隔,二戰以前,人們比較著重於學理上的推論,主要思想有唯物論、唯心論、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等等。唯物論認為世界文化的演進完全依照物質需求而定;唯心論主張心理的變化影響文化的演變趨勢;共產主義主張世界財產屬於人民共有,任何人不得獨享,必須給予平均分配;社會主義認為主張人民有組織社會結構的權利,個人自食其力取得財富。
二戰以後,世人大多不再以各種學說,推論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而漸漸採用務實方式,它的基礎理論是當世人遇到困難時,由收集過去社會上眾多相關經驗,再彙整分析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或經由研究人類行為、社會習俗、管理技巧中彙整過濾出適合的解決技巧。當資料過多時,甚至利用各種精算演算法(或稱人工智慧)來推論,找出最佳解決方案。從此之後,世人不再去探索問題的癥結,僅在眾多案例中尋找方法。
(2) 思維是心靈地圖
思維就像一張『心靈地圖』,是能讓我們尋找出地點的路徑;即是,它是讓我們遇到問題時,尋出解決方法的工具。每人都有一張專屬地圖,是你經年累月的學習與經歷所累積而成,從來不懷疑它是否正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心靈地圖決定我們所做所為的一切,當你要處理什麼事情時,則從地圖中搜尋解決方法。此地圖由你從小到大都攜帶著,隨著經年累月學習各種知識、累積經驗中修改其中路徑。此地圖指引著你為人處事的方法,也指引你的人生方向。你無法複製別人的地圖成為自己的,也無法將自己的地圖贈送他人。
心靈地圖是你自己建構而成,並決定你一生的成敗。如果你學習到善知識、與正當人士為伍,所建立的地圖可能引導到光明的人生;如果你習慣於投機取巧,結交不正當人士,你所繪製的地圖,可能引導你進入悲慘人生。譬如你手上哪一張台北市地圖,要找高雄的某一個地點,相信你花多大的努力還是找不到,因此,心靈地圖(思維)要正確才會有效。所以,地圖不對會有下列情形:
* 無論你『行為』上多努力、多拼命、多勤勞、甚至腳程多快,只能讓你更快達到錯誤的目標。
* 無論你『態度』採取多正向思考,仍然無法達到正確位置。你僅會認為是時機不對或運氣不佳的因素。
但極少人能領悟出自己的地圖錯誤,可見『心靈地圖』的正確性是多麼的重要,它影響你一生的所做所為,是否合乎常理。如果心靈地圖不合情理,真的很難脫離上述人生的困境。
(3) 由內而外與由外而內思維
大致上,思維模式可分為:『由內往外』(Inside-Out)與『由外往內』(Outside-In) 兩種模式,敘述如下:
* 『由內往外』:即是向內探求改造自己的思維模式。無論處世態度或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先探討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情理,或檢視自己是否有何過失導致問題的發生,再來觀察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此統合出處理事情的方法。
* 『由外往內』:此思維模式,即是向外所探求解決困境與處世的方法,即是收集眾多他人或自己過去的實務經驗,再比對出較合適問題需求的方法。甚至有些管理學家引用人類思維、社會風氣、管理技巧,再研議出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並彙整成冊,大多稱之為『成功學』,以供研讀或學校授課教材。當世人面對問題時,則拿出來引用。
*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是否『自我檢討』。當發生問題時,『由內往外』思維者,會先自我檢討是否有哪些過失,導致問題的發生之後,再來檢視對方的要求;『由外往內』思維者,從不自我檢討,一昧的指責對方的不是,並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意思。
我們用一個範例來比對兩種思維的差異。譬如,『雖然你很認真工作,但與多位同事之間關係並不融洽』,兩種思維方式的解決方式如下:
*『由外往內』思維者:會改善交際手腕、言詞溫和以謀求他人認同,再用一些溝通技巧來尋求改善關係;如果還是無法達成,則怪罪公司文化不好、制度不完善,造成同儕之間互相猜忌。
* 『由內往外』思維者:首先會思考自己那麼認真工作,為何無法得到同儕之間的認同,是否自己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可能是態度不佳、過於驕傲、臉色不好、、等因素,處理好自己的問題,再去思考別人不喜歡自己的原因,如此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 思維轉換
思維即是『心靈地圖』,它並非不變的,甚至隨著我們不停學習或累積經驗,隨時在修正當中,但這種變化不大,除非有『重大突破』才會有更大的變動,稱之為『思維轉換』。再說,每個人的思維大多已根深蒂固,這可能來自遺傳、家庭背景、社會環境、教育程度、等等因素經年累月所造成。我們的思維已造成習慣,習慣已成為自然,改變自然習慣如同改變生活環境,真的不容易改。勉強改了也不一定能適應,很快就恢復原狀。因此,我們說除非有『重大突破』才有可能改變思維。
一般人思維轉換有『詮釋』與『頓悟』兩種途徑,以下說明。
* 詮釋(漸悟):個人研讀相關書籍或參加各種研習,且吸收新的觀念後,發現過去思維有許多不妥的地方,而改進轉移新思維。
* 頓悟:遇到某一種困境或特殊遭遇,使自己突然間領悟出來,改變新思維的途徑。當你頓悟改變思維時,就好像有一道陽光灑在你身上,讓你全身暢透。
思維轉換是極為困難的,根深蒂固的舊習包圍著你,每天過著一層不變的日子,除非自動積極的人,否則難有此冒險改變生活的勇氣。一般人在遇到逆境時,才會思考如何轉變它,也才能突破思維。因此,許多智者會奉勸年輕人要勇於挑戰,較有機會遇到困難,才有機會突破思維,讓自己心智成長。
(5) 思維轉換範例
我們用書上兩個例子來說明:漸悟和頓悟。
* 作者教養孩子經驗 – 漸悟
作者(科維博士)延續前面教養孩子的經驗,寫道:『起初,我們知道必須保持主動積極,有耐心教他、陪伴他、鼓勵他。又從成功學書本內學習許多人的成功經驗,研讀它、熟記它,再應用在孩子身上。結果孩子不但沒進步反而更畏懼、害怕上學、不想再打球。
我更加努力學習、研究之後,終於發現是自己的錯誤。成功學上所教導的方法,並非不好,而是不能應用於所有孩子上,只能當作參考使用。過去一直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引用這些方法,並直接套在孩子身上,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立場與思維,這是極其嚴重的事。
從此,我們夫妻改變了思維,不再以自己的立場來教導孩子該怎麼做,而是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他該怎麼學習。剛開始,孩子還是很畏懼,但漸漸發現他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做,也沒有人會幫助他、指導他,完全必須靠自己。父母僅能遠遠的觀察他、稱讚他做得很好。從此之後,孩子漸漸產生信心,學業成績跟得上同學,揮棒也可以打到棒球了。』
從上述範例中可以領悟出,大部分的家長教育孩子,大多是以自己的立場、自己的期望值來要求孩子怎麼做,並沒有思考到孩子本身,他的困境在哪裡?他的性向在哪裡?一昧地將自己所希望的模樣,套在孩子的身上,這是不對的。應該是,他能夠做什麼,他的希望就讓他自己去發揮、自己去學習,我們僅需要有耐心等待他、陪伴他成長。
* 作者地鐵上的遭遇 – 頓悟
作者(科維博士)寫道:『有天清晨,我搭乘紐約地鐵,整個車廂非常寧靜安祥。到了某車站上來了一對父子坐在我身邊,該父親目光遲鈍無力並靜靜坐著,任憑孩子吵鬧都無動於衷。整車的旅客漸漸感覺到煩躁不安,孩子繼續吵鬧不停,父親還是沒聲音。我忍不住就向該父親講:「你也應該管管孩子,太吵了」,該父親立即說:「對不起!我太太剛過世一小時,我們剛從醫院出來,我不知該怎麼辦?我想孩子也不知該怎麼辦?」
我聽完後,整個思維突然改變,看此事的角度也瞬間改變、想法、感覺和行為都改變了。我怒氣全消,不需要再克制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因為他的痛苦已讓我感同身受,同情心油然而生。「原來你太太剛剛過世,我感到非常抱歉,你願意跟我談談嗎?或許我能為你做什麼?」一切都變了。』
從上述範例中,(1)可看出作者由自我立場的思維,轉換到體諒他人的思維,我想從此之後,他更能關懷、體諒他人。(2) 這也表示作者平時品德修養就非常好,在此契機下才能轉換思維。如果是品德修持不夠的人,可能只會感覺到自己講錯話而已。
(1) 向外尋求的處世方法
『個人魅力論』認為個人的成功決定於個人特質、社會形象、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圓熟的社交技巧。由兩大方向達成此目標:(1) 注重人際關係與公關技巧;(2) 鼓吹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譬如:追求個人的成長、培養積極思考及發揮影響力。
在此思維下衍生習慣為:態度決定一切、微笑比皺眉頭贏得更多友誼、有志者事竟成等等。由此可見,它的成功途徑完全是由外尋求而來,從不考慮自身的行為。
在此種學說鼓吹之下,造成人人在塑造假形象,帶著面具對著世人,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久而久之,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而向外謀取方法來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來源大多是他人過去的實務經驗。比如你與別人之間出現問題時,因為你從來不自我檢討,則認為問題一定出在對方,是對方不講理或思維錯誤所造成,只要對方修改或對方自動退出,即可解決問題。
(2) 以實務經驗為中心的思維
它的思維模式是做任何事之前,趕快找出可以因循的途徑,這些方法也許過去成功的經驗,或是經過研究推論出來的方法。有些管理學專家收集了這些資訊,將其彙集成一本書,甚至開班授課,吾人稱它為『現代成功學』或『勵志大集』。世人為了發展事業或解決問題,拼命的由此類資料中尋找方法,並且依照找出方法來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個人魅力論的影響很大,效果也很快速,但它的根基並不扎實。如果你運氣好,取得方法剛好可以適合使用當然很好。但如果不適合使用,再去尋找另一方法,往往都已錯失了時機。
所謂品德,即是個人需具有:正直、謙虛、誠信、樸實、耐心、勇氣、公正、等特質。此種學說強調圓融的生活與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唯有具備品德修養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也就是說,需要根深蒂固的誠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具有品德修養所建立的人際關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持之有恆。只重視技巧就如考試臨時抱佛腳,縱然能順利過關,但沒經過多年的苦讀,絕對無法學得通的。
(1) 向內外兼修的處世方法
所謂『內外兼修』的思維,即是『由內往外』自我檢討自身所為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是問題的癥結?接著再『由外而內』了解對方想法,並找出處理問題的方法。其中『由內而外』的特點是:
(1) 是自我檢討的機制,隨時檢視自己所作所為是否合乎常理。當發生問題時,首先檢視自己是否有過失,再進一步了解對方的觀點。
(2) 是從自身做起,甚至更徹底一些,從自己的內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維方式、品德操守與心理動機做起。
(3) 是一個持續的更新過程,以主宰人類成長和進步的自然法則為基礎,是螺旋向上的,它讓我們不斷進步,直到實現獨立自強與有效的互賴。
(4) 是反求諸己,由個人最基本的部分,包含思維、品德與動機等開始做起。
另外,內外兼修的『由外往內』的特質是:
(1) 是真心尊重他人立場,並設法了解他人的思維。
(2) 我們理解問題癥結後,還是需要由過去經驗中,尋求適合的處理方案。
(3) 我們不能否認『成功學』的理論與技巧,它也是由過去多年中眾多經驗淬鍊出來的。雖然過去別人成功的經驗不一定適合自己,但須由過去別人的失敗經驗來警惕自己。
『內外兼修』的總結是:如果你想擁有美滿的婚姻,那麼就做一個能產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昧強求對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聽話,那麼就先當個言行一致,充滿愛心且懂得體諒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與自主,那麼先做個負責盡職的員工;如果你希望獲得信任,那麼先當個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華不被淹沒,那麼先修養自己的基本品格。
(2) 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
強調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是,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依循著某一原則而行;當我們養成此思維之後,無形中我們的行為都會依照此原則而行,就能養成『習慣』。原則與實務經驗之間的差異如下:
* 原則不同於實務,實務是特定的行為或活動,某一情況下適用,並不一定適用於另一個情況。
* 實務是個別的、局部的;原則卻是普遍的、整體的,適用於個人、婚姻、家庭以及公、私團體。假使我們能把原則化為習慣,那麼解決個別問題就易如反掌。
在你思維中堅持某一種原則,做任何事情都以此原則為第一要務,就宛如要沙漠或大海中行走,有一只指南針指引方向,則不會迷失方向。但制定此原則就非常的重要。但不同的原則可能延伸出來不同個性的人生觀,如下:
* 以誠信為原則:表示做任何事情,絕對不可背離誠實信用的原則。
* 以慈悲為原則:表示做任何事情,皆要以慈悲為首項要務。
* 以樸實為原則:表示做任何事情,皆要節儉避免浪費。
* 以賺錢為原則:表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以賺錢為目的。
* 以名利為原則:表示做任何事情,都以得名聲和利益為主。
* …
因此,選擇所應該遵循的原則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書所提的七大習慣中,每一個習慣都必須遵循某原則(或稱準則),如下:
*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願景準則(專注影響圈事務)
*習慣二(以終為始):個人領導準則(制定個人使命宣言)
*習慣三(要事第一):個人管理準則(第二類事務優先)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間領導準則(雙贏思維)
*習慣五(知彼解己):同理心溝通準則(同理心傾聽)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意合作準則(尊重差異)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更新準則(維持產出/產能平衡)
我們用兩種思維來分別解決本章起頭的『世人的普遍困惑』,如下:
*員工很難管理範例:使用很多管理課程與方法,員工還是很懶散。
(1) 個人魅力論:建議採用更激烈方法重新整頓,重塑員工的觀念,或者讓員工接受相關受訓,甚至另聘工作能力更強的員工。
(2)品德成功論:有沒有可能是老闆看待員工方式,或是管理不善的原因。
* 工作過於忙碌,時間不夠用問題:
(1)個人魅力論:認為一定有更有效率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重新規劃時間管理,或參加其他培訓計畫增進工作效率。
(2)品德成功論:但有沒有可能問題不在於效率上?僅以更短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有用嗎?
* 婚姻已出現危機問題:
(1)個人魅力論:指出一定有新的方法或課程教你提高表達能力,可以讓夫妻更了解對方。
(2)品德成功論:有沒有可能問題不在於妻子,是丈夫縱容妻子的缺點,結果自作自受呢?
* 孩子管教問題:
(1)個人魅力論:要求家長參加親子關係課程,學習較有效率的方法,或聘請輔導老師幫忙。
(2)品德成功論:先檢討孩子不喜歡留在家裡的原因,是否管教太嚴或缺乏關懷管道。
* 怨忌他人有所成就的問題:
(1)個人魅力論: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得到如此成就,不要氣妥、積極向上、永不放棄。但當你還是無法成功時,你可能還是怨恨你生不逢時,時運不佳等原因。
(2)品德成功論:世間的資源是無限的,別人多了一點東西,你絕對不會少了什麼,大家應該相互尊重合作,共創更好的未來。
* 與 A 公司協調問題:
(1)個人魅力論:你的表達方式可能有所不及,無法讓對方完全了解你們的想法,或是否可以改變談判技巧、更改其它條件,或用強迫威脅讓對方接受。
(2)品德成功論:你真的了解對方立場嗎?對方的顧忌是什麼?你的條件是否能達到雙贏?這些問題都弄清楚,再來考慮如何與對方協商。
<=七大習慣首頁
=> 七大習慣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