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經》觀自在成佛之道
粘添壽 撰
《心經》雖然僅短短 260 個字,但它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精髓,《大般若經》計有 600 卷經文,是佛陀花費 22 年間所講的般若經典彙整而成,內容博大深遠,一般高僧大德終其一生也很難學習透徹。其實《心經》僅列出《大般若經》裡包含了那些經意,並沒有詳細每一法門的道理,如欲更深入了解還是需要再閱讀般若經。
從玄奘法師的譯本看來,《心經》是佛陀告訴舍利子,觀自在(觀世音)菩薩修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過程。由五蘊皆空開始 -> 觀十二處皆空 -> 觀十八界皆空 ->斷十二因緣輪迴 -> 四聖諦已空 -> 到最後究竟涅槃。以上階段並非按照順序,而是各個階段都可以同時修行的。
原玄奘法師的譯本是沒有分段也沒有標點符號,吾人參考聖嚴法師的分段說明,閱讀起來輕鬆許多[1]。
【經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凡人解意】
* 脫離苦難到清境安詳彼岸智慧的精要經典。
凡人備註 |
* 般若:梵音。意思是到彼岸的智慧,或稱般若智慧之意。 * 波羅蜜多:梵音。由脫離煩惱苦難的此岸到清境安詳彼岸之意思。 |
一、《心經》觀自在成佛之道
【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凡人解意】
* 觀自在(觀世音)菩薩,深層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之後,能領悟感受到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皆是隨因緣生滅的空相,不再為煩惱所困厄受苦。
凡人備註 |
* 「觀」:向內審視自己、探討心中的意識,是修行的基本途徑。 * 依楞嚴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是修持耳根圓通法門(觀音),先以耳根聽外來聲音,再向內聽,聽無聲之聲,達到六根互用、六根清淨,對內外境現象不產生執著,稱之為「觀自在」。 * 「照」是觀察,「見」是體驗,「照見」是領悟的情境。 * 「空」是因緣生滅的現象。 *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領悟五蘊皆空後,理解五蘊所感受的是因緣生滅的瞬間現象,過去的就過去,來了就來了,檔也擋不住,留也留不了。一切生滅的轉換都順其自然,不用掛念、也不用煩惱。然而「煩惱生則苦厄生,煩惱滅則苦厄滅」,能離除一切煩惱,便能解除一切苦厄。 * 開經起頭敘述觀自在菩薩修行離開煩惱困擾的彼岸,到安詳和樂對岸的智慧後,不再遭受苦難與困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