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 14 ~16 分

《金剛經》第 14 ~16 分

第十四分、離相寂滅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凡人解意

當時須菩提聽了這些經典,深深了解其中道理,涕淚交替對佛陀說:「稀有世尊!佛說如此深奧經典,我從以前得到慧眼能力,都沒有聽過如此之經。世尊!若再有人聽了此經,消除妄念保持清淨心,能觀察到人事地物,生滅之間的實相(空的境界),此人已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所謂實相,並非被妄念蒙蔽的假象,如來所說的相是清淨無暇的真相。」

凡人備註

   須菩提算是佛陀前幾位高徒之一,能得到慧眼神通算是有相當修持,他才能領悟出《金剛經》所講的精髓,由此可見欲理解《金剛經》很不容易。但吾人相信不同層次的人來看此經,都會有不同層次的領悟也都有所幫助。對凡人來說,我們儘量攫取能懂、最容易的觀點來執行就好,也不要太在意那些高僧大德的看法,到底層次不同。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凡人解意

  須菩提繼續說:「世尊!我今聽了此經典要相信它、修持它並不困難,但當末世後五百歲以後,如有眾生修持此經,此人已達第一稀有。為什麼呢?他心中已不被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所蒙蔽,即是,自我執著,就會產生妄念的假相,執著於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時,也會產生虛妄的假象,因此,能脫離一切假相,觀察到事理因緣變化的實相,就能名諸佛了(就能稱佛了)。」

凡人備註

(1)後五百歲』(第六分另有說明)許多人高僧解釋為末法後五百年,到底離佛陀涅槃多少年也有很多說法,無論如何表示很多很多年後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很多年後,佛法傳遞越來越稀弱,一般民眾還能信賴佛法者已不多,還有人能信解此經,更是非常稀有了。

(2)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也是一句值得深思的名言。意思是能釐清一切事物的真相,不被四相假象所蒙蔽,就能接近佛陀的層次了。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稀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凡人解意

(1) 佛陀告訴須菩提:「很好!很好!你領悟得不錯。如果有人聽了此經,能不驚慌、不恐怖、不畏懼,當知這等人,已經甚為難得。為什麼呢?須菩提!如來所說的第一(般若)波羅密,是已在心中無形產生的波羅密,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密。須菩提!所謂忍辱波羅密,如來所說的是已進入心坎中無形產生的忍辱。為什麼呢?須菩提!像我以前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心中已沒有所謂忍辱的意念,沒有四相的執著。為什麼呢?當時我被節節支解時。如還執著於四相,便會產生瞋恨。」

(2) 佛陀又繼續說:「須菩提!又念過去五百世,我作忍辱仙人,在那幾世的我,也沒有執著於四相。」

凡人備註

(1)大乘佛教推行『六度婆羅密』的修行,包含: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波若等六度。其中忍辱波羅密最為困難,不但要能忍受各種痛苦,還要能忍耐各種外來的悔辱,甚至要能泰然接受它、心中沒有任何瓜葛。最終目標是修行到波若婆羅密,能理解到彼岸的智慧。

(2)從「因果報應」來講,「非忍辱波蘿密」修練程度就非常重要。當年佛陀如果沒有修練到此境界,心中有所忍辱的話,「藏識」內種下此善因,歌利王就造了業種下惡因,如此佛陀又要墮入六道輪迴接受他的果報了。

(3)譬如,一位小孩從小就被教育「敬老尊賢」,家長自始至終都非常敬老尊賢,對長輩從不怨言,孩子在這環境中長大,他的內心早就沒有「敬老尊賢」這句話,但他的行為已自然流露出對長輩的尊敬。這就是「敬老尊賢」(波羅密),即非「敬老尊賢」(即非波羅密),是名「敬老尊賢」(是名波羅密)。另一方面,另一位孩子在小偷家庭長大,從小學習如何「偷竊」財物,這孩子長大之後對於「偷竊」行為已感覺是理所當然,這就是「偷竊」(波羅密),說即非「偷竊」(即非波羅密)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凡人解意

佛陀又繼續說:「因此,菩薩應該脫離一切假相,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此心不被內外在色相所蒙蔽,不執著於聲、香、味、觸、法,應發自然清淨、無所掛念的心,如發現內心時有所執著,也是隨方便法門所需,用完即丟,不要被困住。因此,佛說菩薩布施時,心中應保持沒有任何色相」(有施捨心、福報心、憐憫心,是無所為而為的心來佈施)。

凡人備註

(1)應無所住心』、『不應住色佈施』兩者說得容易,卻是件很困難的修行層次,能儘量處之泰然就不容易了。另外,佈施不能侷限於主動對人、對事的態度,應該再考慮到面臨人、地、事、物對自己的時候(被動),應該保持何種態度。

(2)若心有住、即為非住』,可解釋為當你心中有某些牽掛時(譬如:損失財物、事業不順、痛失親人、、等等),必須儘速拋離它,回復清淨無暇之心。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凡人解意

(1)佛陀繼續說:「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保持無所為而為的心來布施。」

(2)「如來所說的,一切諸相,包含感觸不到的非相。如來所說的眾生,包含云云世界中的非眾生。」

(3)「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如來所證得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說它存在又沒有一個依據可循,宛如不存在,說它不存在,但又確實可以證得。」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凡人解意

(1)佛陀繼續說:「須菩提!若菩薩心中有所執著(如功德、福報等妄念),而行布施,就如同進入黑暗暗室中,看不到任何景相。」

(2)「須菩提!若菩薩心中沒有任何執著(妄念),而行布施,就如人有雙眼,在日光明照下,可見種種色相不被蒙蔽。」

(3)「須菩提!當來後世時代,如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受持讀誦此經,就會得到如來加持,以佛陀的智慧,知道哪些人,並可見到這些人,他們都將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第十五分、持經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凡人解意

(1)佛陀說:「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子,每日上午以如同恆河沙數量的累世身體布施,中午又以恆河沙數量的累世身體布施,下午再以恆河沙數量的累世身體布施,如此經歷百千萬億劫,以如此數量身體布施。」

(2)「如果另有其人聽了此經典,信心誠篤而且信奉修行,其所得福報更勝前者的功德,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德更不言喻。」

凡人備註

(1)這是一個比喻說法,表示經歷許許多多累世都以身體奉獻布施。

(2)一劫表示一佛世界,一佛世界表示『器世間』(如地球)由成、住、壞、空,經歷多年重生後再毀滅的時間。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凡人解意

(1)佛陀繼續說:「須菩提!簡單的說,這部經典是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有無邊功德。這是如來為發大乘心菩薩說的,為發最上乘佛道菩薩說的。」

(2)「如果有人能受持讀誦,且廣為人說法,如來都會知道這些人,都會看到這些人,他們的成就不可計量,不可稱說,將有不可思議的功能,因為他們承擔了如來的無上正等正覺。」

凡人備註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這也是一句倒裝句。可解釋為:聽了如來所說此法者,皆會發願修持大乘道、最上乘的菩提心。另一種說法是:能有機會聽聞此法者,已在累世之前修持最上乘、最大乘菩薩道,才有此因緣聽聞此法。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凡人解意

(1)佛陀繼續說:「為什麼呢?須菩提!如僅着迷一些小法的人,他們執著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妄念,無法保持清淨無為之心,雖然得到此經不能接受讀誦,更不願為人演說。」

(2)「須菩提!在任何場所,任何地方,如果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都應該供養,有此經的地方,就如同塔廟,都應該恭敬禮拜,鋪設許多華香(鮮花、檀香之類)。」(此句延續接下一分)

 

第十六分、能淨業障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凡人解意

佛言:「須菩提!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讀誦此經,如果不但沒被尊重反而遭他人輕賤恥笑,是該人累世造業罪重所致,今雖遭人恥笑但不執於人相我相,保持清淨無妄念之心,忍辱修行,前世所造妄念心,今世覺悟後斷除,妄念不住則罪業消除,當得無上正等正覺菩提。」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凡人解意

「須菩提!我回憶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久,在燃燈佛坐下時,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印度人表示很多無數之佛的意思),皆需供養承事,沒有空閒遺落。如是有人,於末法時代,能夠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到的功德比我供養諸佛功德更為多。」

凡人備註

(1)無量阿僧祇劫:表示時間非常久遠的意思。「劫」表示世界毀滅再重生的時間(也表示一佛世界),「阿僧祇劫」更多劫時間、「無量阿僧祇劫」更多更多劫時間。

(2)由此可見,成佛並非容易的事,不但要消除(償還)累世所造的業障,還要保持清淨無暇的心,不再犯業、修得福報。佛陀也告訴我們僅供養諸佛是不夠的,必須依照此經修行,才能證得佛道。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凡人解意

「須菩提!到了末法時代,如有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到的功德,我如果完全說出,或許有人懷疑不信。須菩提!應該知道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也不可思議。」

<=《金剛經》第 10~13 分

《金剛經》第 17~1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