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教》凡人認識

一、《佛教》凡人認識

粘添壽 撰

第一篇《金剛經》先聞

也許你我對於佛學還是門外漢,閱讀《金剛經》有很多難以理解之處,吾人收集一些資料後,將簡要彙整下來,盼能有認識後再來閱讀,或許比較能進入狀況。

一、《佛教》凡人認識

在台灣信奉佛教非場普遍,各種宗教大多具有某些神秘的色彩,佛教也不例外,吾人扼要說明佛教的來源與其基本教義,最後再跟其他宗教簡單比較,讓大家回顧一下。

1. 佛教來源

佛教是印度北方迦毗羅衛國王子釋達多於2600 年前(尚待考證中),修道領悟出宇宙人生的道理所創立的。

目前全世界約 5 億人口信奉佛教(約占 7 %)。在台灣約有14% 信奉佛教,雖然有接近 50 % 傳統民間信仰(如媽祖、王爺等等),約 12 % 信奉道教,但這些教派理論大多離不了佛教基本教義-因果論、輪迴轉世的道理,宇宙觀也大多延襲佛教。[維基百科]

2. 佛經

佛經是佛教教義的主要傳播工具,大多是兩千多年前佛陀用當地語言(梵語)口述教導門徒,佛陀過世後幾位資深門徒召開大會,由阿難尊者憑記憶唸出,再經所有門徒共同認證編錄成為經文。這些經文原是古梵文所編寫,傳播世界各地當中,再由某些佛學大師翻譯成當地文字。因為經過千年傳播可能出現下列狀況:

* 因為語言不同和文化不同,許多文字語意很難用當地文字表示,只好沿用梵音,如「般若」一詞。

* 翻譯者到現代已經過了數百年,其中文化、民俗、環境變遷甚大,後人是否還能了解原翻譯者的意思也是問題。

* 佛陀在世時教育並不普及,門徒大多不識字,佛陀可能需要採用不同解說或舉例方式,時日一久,衍生註解分岐。

3.因果論與輪迴轉世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因果論」,即是因果報應的意思。眾生現今的果報是今世、前世或累前世所種的因,現今所種的是今世、來世或累來世將會受到的果報。它的基本思維並沒有一個仲裁者來審判每位眾生的功過,每一個眾生都是獨立個體,它可能是人、畜生、惡鬼、天神、、、甚至佛陀。眾生的一生是否幸福快樂、悲慘痛苦、富貴貧賤、、,是要靠過去、現在或未來自行修持的[6]。

    因果論最重要的現象是「輪迴轉世」,佛教認為「眾生」(包含「人」)過世後會依照他過去所造的「因」(善業或惡業),會轉世為:天人、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生等六道之一。有好的積善者可能轉世為三善道(前面三者),有不好的業障可能轉世為三惡道(後面三者)。眾生在世不斷的造業,也就不停地在六道之中輪迴轉世。佛法就是告訴您如何修持福報才能脫離六道輪迴,成為佛之後永不遭受世間輪迴轉世的苦難不僅輪迴轉世如此,人生是否平安喜樂或富貴貧賤都與過去造業或修福有關

4.藏識與主宰的神

佛教可說是無神的宗教,不像基督教、回教、、等,他們都有一個主宰的神(上帝),祂不但創造「人」類,並不停監視、保佑祂的「子民」,甚至會審判子民的功過。佛教裡沒有主宰的神,一切眾生都平等,但每一眾生都有一只無形的「藏識」,記錄著自己的豐功諉過,好的紀錄「福田」,壞的紀錄「業障」。「藏識」會隨著眾生在六道輪迴轉世中不停的累積。[6]

眾生「藏識」內容就是「因」,何時會果報?也許立刻、也許是等一下、明天、明年、、、甚至下一世或下下世,不是不報只是機緣未到。「藏識」內的某一個「因」(善業或惡業)果報後就會消除,不會重複果報。

5.佛教與有神宗教比較

總之,歸納佛教與有神論宗教的比較如下:

(1) 佛教:強調因果論

*因果報應:每一眾生皆有一只無形的「藏識」,紀錄著今世與累前世的造業或修福,稱之為「種因」,每一「因」必有一「果」報應。眾生這一生的貧賤富貴、平安災厄,都是由「因緣生」、「因緣滅」所造成,「因」即是「藏識」內某一個記錄,「緣」當下所遭遇到的不可臆測緣分。

輪迴轉世:眾生依「藏識」內紀錄累世功過,在六道中不停輪迴轉世。佛陀告訴世人如何消除藏識內的業識,使其能脫離六道輪迴轉世之苦。

諸佛以拯救眾生、保佑眾生、普渡眾生脫離輪迴苦海為志向。

講求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

(2) 有神論宗教:審判說

沒有輪迴轉世的概念,死後回到上帝身邊。

神愛世人,也審判世人。

上帝賜福給子民恩典,也懲罰子民的過錯。

上帝與子民是不同階級的

<=上一頁《金剛經》凡人筆記_首頁

《金剛經》緣由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