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與網路安全技術第 十二章 虛擬私有網路 - IPSec 上一頁  下一頁

 

12-3 IP 安全協定

內容:

12-3-1 IPSec 協定簡介

IP 安全協定』(IP Security Protocol, IPSec ITE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特別對 VPN 網路所制定的規範RFC 2401,亦分別對 IPv4IP Version 4)與 IPv6IP Version 6)兩個版本制定規範,在此我們會分別介紹之。

Internet 網路上,除了 ARP RARP 有獨立的封包傳輸外,其它通訊協定(如 TCPUDPICMPIGMP)皆是以 IP 封包來傳送。也就是說,這些通訊協定都是經過 IP 封包封裝後,再以 IP 協定在網路上傳輸。傳送端發送 IP 封包時,並無法預估該封包會經過那些路徑,其間需透過網路上一個接一個路由器轉送始可到達目的地。轉送過程中,每一個路由器收到封包後,由封包上讀取該封包上所註明的目的位址,並尋找可能到達的路徑再傳送出去。如此一來,IP 封包內所承載的訊息很容易被有心人士窺視,或是偽造另一個封包傳送給接收端。由此可見,利用 IP 協定來傳輸資料是非常不可靠的。另一方面,既然所有通訊協定都是利用 IP 協定來傳輸,只要我們能將不可靠的 IP 傳輸,經過安全性機制處理之後,使所承載的任何協定就可達到安全性的保護,換言之,經由 IPSec 協定傳輸的任何應用系統,都可以達到安全性的需求,由此可見,IPSec 協定是解決 Internet 網路上安全性需求的根本之道。

12-4 IPSec SSL/TLS 協定堆疊

12-4 (a) IPSec 的協定堆疊,只要將不可靠的 IP 協定轉換成具有安全性的 IPSec;如此一來,透過 IPSec 協定所傳輸的訊息,就可以達到安全性目的。除了 IPSec 安全協定之外,其他安全協定大多屬於 TCP/UDP 協定層次,如SSL TLS協定,其協定堆疊如圖 12-4 (b) 所示。這類協定並不修改 IP 協定,它只針對通訊中某筆訊息(TCP 連線)做安全性的保護,保護措施大多是短暫的,對於與陌生人通訊方面比較方便,因此大多使用於電子商務的應用上,兩者的應用有很大的區別(請參考第十一章說明)。

12-3-2 IPSec 相關技術

談到『安全性』(Security總是離不開兩個主題,一則為『加密』,其目的是要保持資料的隱密性,讓他人無法窺視資料的內容;另一則為『認證』,是驗證通訊中的對方身份,是否遭受他人冒名頂替。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還是必須仰賴密碼學中加解密演算法,這又牽涉到交換鑰匙的問題。圖 12-5 IPSec 的相關技術,我們在這裡先概略性的介紹,讓讀者有一個簡單的概念,接下來再詳細介紹,如此可讓讀者較易進入狀況。

12-5 IPSec 相關技術

由圖 12-5 中,可將 IPSec 相關技術歸納如下:

  • IPSec 裝置(IPSec Device:安裝有 IPSec 協定的設備者稱之(或可從事 VPN 功能的設備),它不僅是一個安全裝置,還可以代表一個使用者個體、使用者群組、或組織單位(具有身分憑證)。一般 IPSec 裝置設備可分為下列兩種:

    • 『安全主機』(Security Host, SH:主機安裝有安全協定者稱之,但必須提供傳輸與通道模式等兩種操作模式(容後介紹)。

    • 『安全閘門』(Security Gateway, SG:路由器安裝有 IPSec 協定者稱之。因為SG 充當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的進出閘門,因此,僅提供通道模式。如果使用傳輸模式的話,僅能使用於網路管理協定(如 SNMP 協定)。

  • 安全關聯(Security Association, SA:規範通訊實體之間的安全政策,以及某一安全政策之下的相關安全參數,譬如,兩通訊實體之間的安全協定(AH ESP)、封包模式(傳輸模式或通道模式)、以及加密演算法等等。

  • 網際網路安全關聯金鑰管理協定(Internet Security Association Key Management Protocol, ISAKMP:通訊實體之間係利用 ISAKMP 協定協調及建立所需的 SA,其協議內容包含安全協定、加密演算法、或認證演算法等等。

  • 『網際網路金鑰交換』(Internet Key Exchange, IKE):當雙方利用 ISAKMP 協議出所欲採用演算法之後,還必須協議出雙方的會議金鑰,此鑰匙可能使用於加密或認證系統。IPSec 為了使 ISAKMP 能符合各種環境需求,並不固定某一特定的金鑰交換協定,而由另一個 Internet 網路上較普遍的 IKE 協定來完成。

  • 公鑰基礎架構(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PKI 發給每一個 IPSec身份驗證的數位憑證,作為進入 VPN 網路的身份證明,其中包含個體的公鑰(Public Key)與私鑰(Private Key)。通訊實體之間就是利用 PKI 所發給的鑰匙互相確認身分,並交換鑰匙材料以建立會議金鑰。相關技術請參考第九章介紹。

  • 認證標頭(Authentication Header, AH):認證標頭是 IPSec 的兩種安全協定之一。IPSec AH 主要認證封包標頭是否有遭受竄改或偽裝,其中有『傳輸模式』與『通道模式』兩種封包模式。

  • 封裝安全承載(Encapsulation Security Payload, ESP):ESP IPSec 的另一個安全協定。IPSec ESP將原 IP 封包經過加密後,重新封裝成另一個 IP 封包,以達到資料隱密性的功能,同樣也有『傳輸模式』與『通道模式』兩種封包模式。

  • 操作模式(Operating Mode):IPSec 協定有『傳輸模式』(Transport Mode『通道模式』(Tunnel Mode兩種操作模式,無論 AH ESP 協定都可以使用這兩種操作模式來傳輸訊息;因此,IPsec 協定有四種訊息封包格式,如圖 12-6 所示。

  • 演算法(Algorithm):無論認證(Authentication)或加密(Encryption)都需要相對應的演算法。基本上,IPSec 並不規定標準演算法,而是雙方利用 ISAKMP 協定協議而成。

12-6 操作模式

12-3-3 IPSec 運作概念

有了上述相關技術之後,接著來探討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如此可讓讀者稍微瞭解 IPSec 的運作概念,至於詳細的運作程序將會在相關協定中說明,簡述如下:

  • IPSec 協定包含IPSec AH IPsec ESP 兩種安全協定,這兩種安全協定都有傳輸模式和通道模式等兩種封包格式;

  • 至於通訊雙方是要採用何種安全協定及封包格式?視安全關聯(SA的規範而定;

  • 如何制定 SA 的安全規範?係由通訊雙方利用 ISAKMP 協定所協議完成的;

  • ISAKMP 協議當中若需交換鑰匙作為身份確定或制定會議金鑰,可利用 IKE 協定來完成;

  • 雙方認證身分或交換鑰匙時,必須有代表身份的公鑰,然而此公鑰可由 PKI 系統中的憑證授權(CA中心發給。

乍看之下,IPSec 好像很複雜的樣子,這是因為它必須結合許多安全措施(如 PKIISAKMPIKE)才能達成。在此假設每一參與 VPN 運作者都已取得數位憑證(有關憑證認證與身份識別的議題,請參考第七、八章介紹)。首先介紹 AH ESP 安全協定的運作程序,接著再介紹 SA 的安全參數;至於如何利用 ISAKMP 協定建立 SA,將保留在第十六章介紹;第十七章再介紹建立會議金鑰的 IKE 協定。

翻轉工作室:粘添壽

 

資訊與網路安全技術

 

 

翻轉電子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