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理療 - 經脈學說概論第 六章 十四經脈論述   上一頁    下一頁

第六章 十四經脈論述

在中醫診治方面,除了十二正經外,還加上任脈與督脈,合計稱為十四經脈。各經脈敘述如下:(整合參考各類書籍所記,並非本人所著)

 

6-3 足三陰

內容:

  • 6-3-1 足太陰 - 脾經

  • 6-3-2 足少陰 - 腎經

  • 6-3-3 足厥陰 - 肝經

6-3-1 足太陰 脾經

(1)     起於隱白穴、終大包穴。多氣少血。已時(09 ~ 11) 至此。

(2)     循行路徑:受於足陽明胃經。起腳大拇指隱白穴,向上行進入腹部聯絡胃部經脈,從此分兩支,一支直行向上交會於心經;另一支由側身上向至咽喉,再往下終止於大包穴。

(3)     重要穴位:隱白、三陰交、陰陵泉、血海、陰廉、大包。

                       

(4)     是動病(氣分病):舌根僵硬、食既作嘔,胃腕疼痛、腹內作脹,大便或放屁會感覺舒服。

(5)     所生病(血分病):舌根疼痛、身體不能動搖、食物不下,心內煩擾、大便稀薄,不能安睡。股膝內側發腫或厥冷,足大趾不能活動。

(6)     實證腹脹,反胃,小腿關節炎,蓄膿,胸悶不能臥,腳冷,胃異常感。

(7)     虛證 排便異常,下痢,噁心,腹脹,虛弱疲倦,食慾不振,失眠。

 

6-3-2 足少陰 腎經

(1)     起湧泉穴、終俞府穴。多氣少血。丑時(17 ~ 19) 至此。

(2)     循行路徑:受於足太陽膀胱經。起於足小趾下,出於湧泉穴向上發展,到腹部進入身體內部交叉(左近右出、右進左出),上行經幽門、神封、終於俞府穴。

(3)     重要穴位:湧泉、復溜、築賓、陰谷、神封、靈墟、俞府。

         

(4)     是動病(氣分病):感覺餓但不想食、面色憔悴暗色無光,咳而帶血,喘息有聲。又脊背部疼痛、腰痛、下肢冷感、下肢無力、口乾、下肢後面疼痛、腳底痛。

(5)     所生病(血分病):目弦、顏面浮腫、顏面黑色、看不清楚東西、腸臍下痢,氣向上逆,喉嚨作乾而痛,心內煩擾。

(6)     實證口乾舌燥,下腹異常,性慾異常,喘咳,足熱,恍惚,耳鳴聾,血壓異常

(7)     虛證性慾減退,耳鳴聾,健忘,暈眩,精神不振,腳腰冷,手足麻。

 

6-3-4 足厥陰 肝經

(1)     起大敦穴、終期門穴。多血少氣。丑時(01 ~ 03) 至此。

(2)     循行路徑:受於足少陽膽經,起於足大趾前邊緣大敦,走行間太衝、封中,沿腳前內邊沿往上行,膝關、曲泉、包陰、陰廉,進入腹部,再斜走到章門、終於期門穴、交流於手太陰肺經。另一支由章門進入胃部,並繞行於肝、膽、肺,再上行進入喉嚨,繞行睛明、頭維。

(3)     重要穴位:大敦、行間、太衝、曲泉、章門、期門。

        

(4)     是動病(氣分病):腰痛不能俯仰,男子「癢疝」、女子小腹腫,病重喉嚨作乾,眼神呆滯。

(5)     所生病(血分病):胸中滿燜、嘔吐氣逆、水瀉完穀不化、遺尿或小便不通。

 

主講人:粘添壽

 

經絡理療 - 經絡學說概論:

 

 

翻轉電子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