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二經脈學說概述
2-1 十二經脈的意義 2-1-1 配對五臟六腑 古人將陰陽學說導入人體上的描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體外(表)為陽,體內(裡)為陰、再配合五臟六腑,如下: (1) 屬陰:五臟(心、肺、肝、脾、腎) + 心包絡屬陰、屬裡,故為內。 (2) 屬陽:六腑(大腸、小腸、胃、膀胱、膽、三焦)、屬表,故為外。 2-1-2 配合身體部位 由上述觀念發展出『十二經脈』,包含手有三陽脈、三陰脈,足也有三陽脈、三陰脈,則共十二經脈。如下: (1) 手三陽: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 (2) 手三陰: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蕨陰心包絡經。 (3) 足三陽: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 (4) 足三陰: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蕨陰肝經。
2-2 十二經脈表裡配對 既然身體有表裡之分,經脈在身體分佈也有表裡配對。如下:
從小周天的觀念,十二經脈每天必須循環身體一次,其運行方向如上表內:(1) => (2) => (3)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
2-3 十二經脈運行方向 經脈流動方向對針灸施術者非常重要,它是導氣暢通經脈的指標,文獻紀錄如下: (1) 靈樞:「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2) 全身經絡的走向:手三陰經絡由胸腹走向手掌端後,連接手三陽經絡起自手指端走向頭部,再連結足三陽經絡由頭部走向腳掌端,最後由足三陰經絡的腳趾端走向腹胸部位。 (3) 口訣:『手走頭、頭走腳、腳走腹、腹走手』。
2-4 十二經脈屬性彙整 十二經脈彙整陰陽、五行、天干等學說之結果如下:
|
主講人:粘添壽
穴道理療 - 經脈學說概論:
翻轉電子書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