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理療 - 經脈學說概論第一章 經絡學說簡介     下一頁

第一章 經絡學說概述

內容:

  • 1-1 古代數理哲學思想

  • 1-2 氣與經絡脈

  • 1-3 陰陽經脈的意義

到目前所發現文獻為止,中國敘述經絡學說的最早文獻是黃帝『內經』,它只說明『氣脈』觀念並未詳細敘述身體經絡分佈狀況,從春秋戰國時代就有針灸治病的紀錄,但對於穴位並沒有明確記錄。直到北宋天聖年間,皇帝下令製造一座銅人標示經脈流動與分佈狀況,從此對於『經脈與穴位』位置才有共識,此銅人又稱為『天聖銅人』,從此以後習醫者才有正確的指標,雖然幾百年來有所變異,但大致上還是沿用至今。由它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經絡學說雖然是由黃帝開啟,經過千年來數千萬位學者努力實現再改善,由累積經驗中發展至今。以目前的醫學科技來講,它雖然缺乏臨床解剖實驗證明,也難否定它的功效。

1-1 古代數理哲學思想

古時候並沒有物理、化學、數學與微積分等等科學,無法將人、地、事、物各種現象轉化成數學來計算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評估他們的演變。世界各民族大多觀察宇宙大自然的現象,將它的轉化程序套用在人地事物上。中國古代學者觀察此自然現象,經過千年發展出,演變出中國哲學的基本思維,如下:

n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等 10 天干。紀錄順序的符號,譬如成績分為甲、乙、丙、、等級次。

n   地支:子、丑、寅 、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等 12 地支。紀錄週期變化的符號,譬如時間的週期輪遞:子時、午時、、等

n   陰陽學說:太陰、少陰、厥陰、陽明、太陽、少陽。紀錄物件相對相輔的特性,在對立物種之間有相互關連的因素存在。譬如白天為陽、夜晚為陰,它可描述白天到夜晚、再由夜晚到白天,之間週期性轉換的過程。

n   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描述萬物相生相剋的屬性。金為金屬、木是植物、水為液體、火是熱能、土是土地,金可划木、金剋木;木可種在土上、木剋土;土可阻擋水淹、土剋水;水可滅水、水剋火;火可溶金,火剋金。

古人利用這些學說運用於『五術』上,如下:

n   山:包含養生、靜坐、武學、等等

n   醫:方劑、針灸、靈治、、等等

n   卜:占卜、選吉、測局、、等等。

n   命:算命、、等等

n   相:印相、名相、人相、宅相、墓相等等

古時候,每位儒生都必須學習這些哲學思想,也造成每位讀書人都會風水、地理、卜卦、相命、醫術等等技能,也利用這些哲學觀念來治理統治國家。

如此概念就如同現代科學一樣,無論工科、理科、管理科、商科的學生都必須學習數學 (如微積分),再將各學科的事物轉換成數學,再利用數學來計算它可能產生的變化,或預估它的成果如何。譬如:商科科學裡的成本會計,它將各種參數轉換成數學,再利用微積分來計算它可能產生的成效。工科科學裡的流動力學,它將參數轉換成數學,再利用微積分計算出它可產生多少力量。資訊工程則須將所收集到的資料轉換成數學(如離散數學),再將它放如程式中處理,才可得到處理結果。

古人除了利用上述基本哲學思維外,還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套入五術中。以中醫為例,整個宇宙的轉化是一年有 365 天、四季轉化、十二時辰、白天與晚上、月圓與月缺等週期變化,再加上陰陽與五行學說等觀念,套用在人體的五腑六臟發展出陰陽經脈學說。譬如:人體是宇宙的小周天同樣有 365 個穴位,每天經氣循環全身一次、等等觀念。

1-2 氣與經絡脈

以中國醫學的概念是『氣引血、血養氣』,氣到哪裡就能將血引導到那裏,如果 血能旺盛充足,就足於養氣,兩者相扶相乘,提供人體所有能量,灌溉五臟六腑,另一方面臟腑吸收資源轉化成血、血養氣,供輸經脈流動。如果氣血充足身體就健康,相反的,氣血運作不順或虛弱,可能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1-2-1 什麼是『氣』?

調息養氣』是中國修 練人士重要的入門課題,它認為只要能控制氣息的流動,將氣引到身體某一臟腑就能將血帶到該處,將身體機能調整到最高境界,這就是『練氣』。很可惜『』並無法用現代解剖來觀察,只能用『意象』來感覺。

1-2-2 何謂『經絡脈』?

依照中醫理論,『』循著某一個路徑行走,如同交通道路系統一樣,大條路稱為『經脈』、小條路稱為『絡脈』。中醫理論是『氣』經由『經脈』引導全身各部位,再透過『絡脈』帶到小區域。就如道路系統,利用高速公路連結各大都會,再由省道聯繫各鄉鎮,最後透過鄉村小道連結所有居民。

世界各民族對『』運行的經脈路徑有不同的說法,中國醫學是以十二經脈學說、西藏密宗以三輪七脈、印度無奇經十二脈等,各自描述『氣』 如何在身體的運行。雖然之間的差異甚大,但同樣皆具有療效功能,而且都有千年歷史。雖然『氣』的運行與血管流通大不相同,但各種經脈學說都相信,氣能到達的地方,血才能運輸得到,並滋養 各臟腑使其運作正常。

1-3 陰陽經脈的意義

配合陰陽學說,它認為體內的『』有『陰陽』之間的轉化,每一股氣有『陰消陽勝』或『陰勝陽消』的狀況,因此有陽經與陰經之分,如下:

1-3-1 陽經

l   太陽經:指陽氣旺盛的意思。指身體最表層,最容易受外邪感染之經脈。

l   少陽經:陽氣減弱,位於半表、半裡支經脈,屬於太陽與陽明之間。

l   陽明經:陽氣發展最後階段,已開始轉換陰氣的經脈。

1-3-2 陰經

l   太陰經:有陰氣旺盛之經脈,三經中最裡層。

l   少陰經:有陰氣由旺盛減弱之經脈,三陰經中的樞鈕。

l   厥陰經:是陰氣發展最後階段,轉化向陽的經脈。

 

主講人:粘添壽

 

經絡理療 - 經脈學說概論:

 

 

翻轉電子書系列: